广东狂胜36分夺冠,余嘉豪突然离队,总决赛打得索然无味
决赛打成101:65,分差36分,你说这是一场全运会的男篮巅峰对决?还不如直接把金牌提前一天挂在广东队小伙子们的脖子上算了,至少省了大家看一场没有悬念的球。
这一切的索然无味,都源于那个叫余嘉豪的年轻人,或者说,源于他的突然缺席。决赛前夜,消息传来,这位在半决赛几乎凭一己之力把浙江队扛进决赛的内线核心,因为要遵守与西班牙俱乐部的合同,不得不提前离队。这理由听上去无比职业,职业到让人感觉有点冰冷。浙江球迷那边早就炸开了锅,私下里嘀咕,他效力的那家西乙球队,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广东的影子?这种猜测虽然没什么真凭实据,但足以说明这场决赛的走向,在开打前就已经让人心里犯堵了。
时间往前倒推仅仅两天,浙江与夺冠大热四川的那场半决赛,才是这届全运会篮球项目最精华的部分。那时候的余嘉豪,简直就是一尊战神。你敢信吗?一个刚从国外联赛回来,时差都没完全倒过来的小伙子,把CBA的顶级内线搅得天翻地覆。他硬扛着周琦单打,转身就是一个隔人暴扣砸在胡金秋的头上,最后关头还能送出关键封盖,扑灭孙铭徽的反扑。全场19分9个篮板的数据,根本体现不出他在场上的那种统治力,那种你们谁也别想在我面前撒野的强硬。
短短几个月的西乙联赛经历,到底给他带来了什么?答案肉眼可见。他的体重明显下来了,以前被诟病的外八字跑动姿势,似乎也不再那么影响速度。他跟后卫的挡拆质量变得极高,拆开后顺下快攻,甚至能上演空中补扣。最让人咋舌的是他的体能,居然能高强度顶上37分钟。这一切都像是在无声地诉说,CBA那个看似安逸的环境,对年轻天才来说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温床。想要真正脱胎换骨,还是得跳出去,去外面真刀真枪地碰一碰。
可这所有的期待,所有的以下克上的剧本,都随着他登上飞机而烟消云散。广东队那边,估计做梦都要笑醒。他们这个夏天疯狂囤积内线,就是为了在决赛场上跟周琦或者胡金秋死磕,没想到算盘打得再精,也不如对手的核心自己消失来得轻松。
于是,我们看到了那场决赛。浙江队不止少了余嘉豪,连另一个主力内线刘泽一也因伤高挂免战牌。丁伟指导站在场边,手里攥着一把烂到不能再烂的牌,脸上写满了无奈。开局还能勉强支撑,到了第二节,广东队的外线火力一开,分差迅速被拉开到两位数。场边的徐杰,这个身高不占优势的后卫,三分线外箭如雨下,全场投进6记三分球,砍下18分。越是被看低,他打得越狠,仿佛要证明些什么。
到了第三节,浙江队那套残阵再也无法匹配广东的比赛强度,攻防两端全面崩溃,分差奔着三十分去了。比赛提前进入了垃圾时间,悬念?从余嘉豪决定离开的那一刻起,就不存在了。
客观地讲,即便浙江队全员健康,想要撼动兵强马壮的广东也并非易事。但至少,那会是一场真正的较量,一场能让人看到火花的比赛,而不是现在这样一边倒的碾压。广东队的这枚金牌,来得堂堂正正,他们依靠的是多年积累的青训体系和深厚的阵容厚度,而不是像某些球队那样靠着一掷千金的投入。从这个角度看,这是纯粹篮球的胜利,是体系的胜利。
只是,这样一场烂尾的决赛,总让人感觉不是个滋味。它让胜利者的喜悦打了折扣,也让失利者的遗憾显得更加苍白。广东队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轻松夺冠,可这胜利背后,却藏着一丝尴尬和一丝对中国篮球现状的深深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天才球员?所谓的职业合同与为家乡争光的荣誉之间,又该如何平衡?
或许,这场槽点满满的决赛,比一场精彩的对攻更能引人深思。广东的金牌实至名归,但赢得有些哭笑不得,这可能就是篮球最没意思,也最有意思的地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