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全运会男篮决赛,广东队赢了浙江36分,夺冠了。

好吧,这结果其实没啥悬念,毕竟广东队这阵容,说实话,有点欺负人。

你想想,广东队这批人,哪一个拎出来不是CBA球队里的主力或者核心?赵睿、胡明轩,国家队后卫线上的常客,说是现在中国男篮最好的后卫组合也不为过吧?再加上徐杰,联赛里数一数二的组织后卫,还有贺希宁,锋线上有老到的周鹏,任骏飞,甚至还有青岛队的主力王睿泽。内线更是夸张,四大中锋轮番上阵,这配置,简直是把CBA最好的几块拼图拼到了一起。

这哪是打比赛,简直是成年人打小孩。

这六场比赛,广东队全胜,而且场场都是大比分领先,场均净胜27.3分。别跟我说什么运气不好没遇到强队,四川队算不算?虽然不是国家队级别的,但也是CBA里有两把刷子的队伍。结果呢?照样被按在地上摩擦。

说句不客气的话,以广东队这样的阵容,如果他们这次全运会没有夺冠,那才真叫个笑话,才叫失败。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篮球比赛了,这更像是在展现一种“体系”的强大。广东宏远俱乐部这些年积累下来的青训和人才培养体系,加上广东男篮对省内优秀球员的整合能力,让他们可以轻松召集起一支“梦之队”。这种整合能力,放眼全国,又有几支队伍能做到?

这批球员,很多都是在CBA联赛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将。他们有经验,有技术,有默契。不像一些青年队,还在磨合阶段,还在学习战术。广东队这边,直接就是拿出最好的状态来。

这种现象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当国家队的顶尖球员集中在一个省队,其他省队怎么去竞争?这公平吗?从竞技体育的角度来说,能者居之,国家队集训队也是基于球员的实力来选拔的。但是,当这种“国家队”的实力被直接移植到全运会的赛场上,就显得有些“降维打击”了。

这就像是高考,大家都去考同一张试卷,但广东队拿到的却是“清北保送班”的试卷,而其他队伍还在普通班里挣扎。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这种“汇聚顶尖”的模式,确实能保证成绩,也能让球迷过足瘾。看他们打球,就像是看一场场精彩的集锦,行云流水,赏心悦目。但是,长此以往,会不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篮球运动的发展?会不会让一些有潜力但不够顶尖的球员,在这种环境下失去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我们常常说,中国篮球需要发展,需要人才。但这种“集中优势兵力”的打法,是不是在无形中,把其他地区正在萌芽的篮球火苗,给浇灭了?

想想当年,各个省队之间的竞争,虽然也有强弱之分,但差距不会像现在这么悬殊。那时候,比赛更具看点,也更能激发球员的斗志。现在的广东队,像是提前锁定了冠军奖杯,剩下的队伍,只是在争夺亚军和季军。

也许,有人会说,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实力至上。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不必找借口。这句话没错。但是,当我们看到如此一边倒的比赛时,除了感叹广东队的强大,是不是也该思考一下,这种强大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这种模式,会不会让其他省份的篮球爱好者,觉得遥不可及,从而失去参与的热情?毕竟,谁愿意一直看着自己支持的队伍被吊打呢?

所以,广东队夺冠,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他们的确拥有最强的阵容。但问题是,这种“最强”,是以牺牲其他队伍的“公平竞争”为代价的吗?

当我们在为广东队的胜利欢呼的有没有想过,这种“豪华阵容”模式,到底能不能真正促进中国篮球的全面发展?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