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6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发布会现场,礼来公司首席执行官大卫·里克斯正在发言时,身后一名男子突然摇晃倒地。 “戈登,你还好吗? ”里克斯转身惊呼。 现场瞬间混乱,特朗普从坚毅桌后站起身,白宫工作人员迅速清场,直播信号被切断。

几分钟后,白宫医疗团队宣布晕倒者无碍,但这场意外中断的发布会,却揭开了美国药价改革中一场影响深远的风暴。

晕倒的男子最初被传为诺和诺德高管戈登·芬德利,但公司随后澄清其并未到场。 这场乌龙折射出药企的紧张状态——特朗普政府与礼来、诺和诺德达成的协议,将直接冲击两家公司核心产品定价体系。

根据协议,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Wegovy)月费用从1350美元降至350美元,礼来的替尔泊肽注射液(Zepbound)从1086美元降至346美元。 若口服药获批,价格将进一步压至每月150美元。

降价幅度看似惊人,但药企并非全然被动。作为交换,联邦医保(Medicare)和医疗补助(Medicaid)首次将肥胖症药物纳入报销范围,覆盖约660万患者。

以价换量的逻辑下,药企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对冲降价影响。 更关键的是,两家公司获得了三年关税豁免权,免受特朗普计划中对进口药品征收的关税冲击。

特朗普在发布会上强调:“降低药价是美国家庭最直接的经济救济。 ”其核心策略是通过“川普大药房”(TrumpRx)直销平台打破传统分销链条,削减中间环节加价。

该平台还将上架两家药企的其他药物,如礼来的偏头痛药Emgality每支降价443美元,糖尿病药Trulicity月费用优惠598美元。

这种模式延续了特朗普的“交易艺术”:以关税豁免换取药价让步。 此前,辉瑞、阿斯利康等企业也通过类似协议避免关税冲击。

但此次协议更进一步——诺和诺德承诺在美国追加100亿美元投资,并将口服药生产本土化,迎合了特朗普“美国优先”的产业政策。

诺和诺德在公告中坦言,协议将对2026年全球销售增速产生“低个位数”负面影响。 但资本市场反应剧烈:消息公布后,诺和诺德股价盘后下跌约6%。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近年来,诺和诺德与礼来在GLP-1赛道竞争白热化:礼来的替尔泊肽在减重效果上略占优势(最高减重21%),而诺和诺德的口服版司美格鲁肽减重效果为15%。 双方均计划在2026年推出口服药,但定价已被迫锚定低位。

药企的妥协实为战略取舍。美国市场占诺和诺德全球销售额的40%,礼来更是依赖本土市场。 通过提前锁定医保覆盖,两家公司可抢占患者存量,构筑护城河。 此外,协议要求未来新药均需提供“最惠国”价格,这实际上将政府定价权延伸至未来管线。

对患者而言,协议带来直接利好:通过医保报销后,患者自付部分可降至每月50美元。 此前,由于药价高昂,全美仅0.5%的适用人群能够长期使用GLP-1类药物。

价格门槛降低后,市场需求可能爆发式增长。瑞银预测,到2030年全球减肥药市场规模将达1500亿美元,口服药占比约15%。

但行业生态随之重构。 仿制药企业面临压力,而创新药企需重新评估研发回报。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特朗普政府的药价模式可能被其他国家效仿,全球药价下行压力加剧。 今年10月,中国第九批药品集采平均降价58%,与美国的“以价换量”策略形成共振。

特朗普的药价协议看似多赢,但隐忧不容忽视。 首先,直销平台可能冲击传统药店和分销商,引发产业链利益重组。 其次,药企为维持利润,可能削减营销投入或研发预算。 诺和诺德此前已两度下调盈利预期,礼来则加速推进成本控制。

行政压价是否会抑制创新? GLP-1类药物研发耗时十年以上,投入超百亿美元。 若价格压制过度,企业可能减少高风险创新项目。 但支持者认为,当前药价泡沫本就源于专利垄断,竞争性降价才能倒逼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药价高企源于创新成本,还是垄断利润? ——当行政力量强势介入市场,这场博弈中,你更倾向患者可及性,还是药企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