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近报废的第4台科鲁兹了,真是让人有点唏嘘。这车我算是见过不少,市场上那些二手车也不少,发现这个型号的报废率挺高的,尤其是这几年的车。你最开始科鲁兹刚出来的时候,咋说呢,挺火的。去年朋友换车的时候还说:这车打理得好,开几年也不掉价。但实际上,问题也是一波接一波。

我还记得那次,去朋友家修车,他一边扯着科鲁兹的外形设计挺年轻,线条流畅,一边说:可惜啊,小毛病一大堆。当时我还调侃:设计好看,维修难度大是不是?他乐了:维修倒不算,主要是零件容易坏,保养得不好的话比如说水箱或者变速箱,到了某个时间点,真就是伤不起。这让我想到,这车的供应链其实挺复杂的,零件得进口进口,价格不算便宜。

说到零件,那个时候我刚翻了下我的旧笔记,记下两件事:一是,车子最容易出问题的部分,是空调系统和电子元件;二是,配件其实并不那么贵,但协调供应链就成了大难题。正常修一两次之后,维修成本还算合理,但问题在于,车主如果管理不善,比如说忽略定期保养,零件一坏,一修就是几千块的事。

这里有个细节,朋友里的修理工告诉我:科鲁兹的变速箱、冷却系统,尤其是老车,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我记得我在相册里看过科鲁兹的维修图片,那扇状冷却风扇已经积满了灰尘,年久失修的车,冷却系统就像夏天闷在锅底,轻轻一碰就藏着大隐患。

又有人说,"这车流通性差,是不是因为保值太低?"这点我也查了点资料。估算百公里油耗在8-10L之间,关于保值率嘛,说实话,我猜大概2年后就剩40%,换算下来,二手市场的折价也很明显。除非你是个留着自用,不卖的人,否则换车挺烦的。之前有个好友刚买车,说:这个价,真不便宜,这车养起来挺麻烦。嗯,我得承认,销量下降确实跟口碑差不无关系。

一边聊着,突然想起那次——还记得去年夏天,我跟个朋友去看车,他说:你看,别的车都贵,但配置差不多。我还很惊讶,他选的是一台同级别的速腾,价格差不多可是驾驶感受完全不同。虽然科鲁兹的空间不差,但开起来,悬挂偏硬,有点那种年轻不怕死的劲儿,但坐在后排,腿都挤得慌。

他还补充:况且,油耗偏高,修一圈下来,感觉还不如辆SUV。我心里暗想,科鲁兹的底盘偏硬,过颠簸时车身会有明显震动。对比后来买的车,把油耗降到6L左右,那个满足感是不同的。可怜的是,说实话,就算是有点技术,修这车也不算省心。每次开到修理厂,工人们都说:这车要么零件不好找,要么老化严重,真不好保养。

我得更正一下之前的零件换得快的说法。有时候,车子的小毛病,只需要简单修修就能续命,比如换个电池或者信号灯,便宜点。一旦电子控制器出问题,那修一下就得掏一两千,甚至更多。哎,这就又回到,低价买车,维修起来其实挺难省钱的。

你会好奇,除了保养不好外,还有啥导致这个车口碑差?其实也有个原因就是,它的动力表现优于价格,但容易出现导航系统死机,空调偶尔不制冷,都是很常见的小毛病。多了就让人觉得不安心。

我刚才翻了翻我的笔记,也看过一些二手车平台统计,估算这车的二手平均价,是新车的不到一半。中介很多人说:这车流通差,保值低,卖不出去。这也不奇怪,毕竟,在城里,买车的年轻人更追求省心而非折腾。

我还在想一件事:是不是我们对它的误解太多?可能这车的设计,更多是给不太在意小毛病的用户。说到可靠性,坦白讲,市场上传统品牌(别的品牌)更有优势。甚至我估算了一下,报废车价格也就只要五千块左右,很多车主割肉变现,自己还嫌麻烦。

科鲁兹能成为昔日卖疯车型,谁也不能否认它的魅力,但现实就是——,它的短板逐渐暴露,流通不畅,保值率低,造成二手市场冷清。记得有朋友说:你知道吗,很多二手车修理厂都不愿意专修这车,零件稀缺,真麻烦。这句话其实道出了很多行业内的心里话。

坦白说,要是你动手能力还行,知道怎么维护,或者不怕小毛病,其实买回来还是划算的。毕竟,这代车的配置不错,驱动感也可以,尤其适合预算有限,小改小修的老司机。真要考虑长期使用的话,还是得衡量一下后续的维修和裂变。

-------------------------------------------------------------------------------

你觉得,像这种车易坏,保值差的现象,是不是逐渐普遍?还是说只有像科鲁兹这样的老牌中级车才会这样?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