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糖果找零引发热议:消费者权益不容随意被甜蜜“代替”
电子支付早就成了生活的标配,但偏偏有些商家用一颗糖、一个鹌鹑蛋替代硬币找零,让许多人措手不及。这不是偶尔的小趣味,而是近期引发网友争议的“糖果找零”现象。这话题可是红到热搜榜了,甭管是赵一鸣零食店还是名创优品,都因为这一操作被拉进了舆论漩涡。
事情不复杂。河北一网友去赵一鸣零食店,结账时遭遇了一波神操作:4块硬币加7颗陈皮糖,还有一个鹌鹑蛋,这就是他的找零“零钱包”。一颗糖能顶一毛钱的价值,这数学公式看着心情就不对劲。评论区的网友更是“共情满满”,有人吐槽,买东西还能穷到让顾客出智商税?也有人建议,这糖要是个进口货还能接受,但几分钱的陈皮糖带不来丝毫甜蜜感,只剩满满的气愤。
商家方面呢?据赵一鸣零食店的加盟商透露,确实存在“糖果找零”的行为,但她坚称这是个别现象,平时会优先和顾客沟通解决,甚至愿意多送点东西。官方客服表示,“糖果找零”不在总部的统一规定范围内,违规门店将被处理。但说实话,这种“用糖当钱找零”的做法并不罕见,名创优品的“找零糖”也登上了另一个热搜,不少顾客表示自己结账时已经好几次无奈接受糖做零钱了。
接着问题来了,商家这种行为到底合不合法?有律师直言不讳地指出,这属于“变相强制交易”,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个人意愿。试想一下,花钱就是为了能买到货,而不是额外再获得无谓的小糖果。更何况,即便商家是出于无零钱的无奈,也不能未经顾客同意就擅自做主,“代为支付”。
其实,很多人无奈接受糖果找零,可能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去讨要硬币,“直接把糖揣兜里算了吧”。但商家的这种策略,分明是抓住了顾客“不跟你较劲”的心理。这种行为,与其说是为了方便,还不如说是打着“甜蜜”的幌子悄悄地省了自己的麻烦。想来,这种套路放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肯定跳不出“侵犯公平交易权”的框架。
如果你不幸“中招”,这里有一些靠谱建议。首先可以先和商家协商,拒绝用糖果顶替零钱,明确表示自己的诉求。如果沟通无效,可以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或者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法律真的站在消费者这边,维权虽麻烦,但该争的权利还是得争。
从“糖果找零”这件事中,我们能看出不少问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不仅仅是法律的事,也事关我们自己是否愿意为权利发声。而对商家来说,一颗糖带来的负面效果,可不是一毛钱能够抵消的。不如诚实些,该找零找零,该敞开气度敞开气度,少一些“自以为聪明”的小心思。
想想看,给你糖不如给你“实”惠;送你甜味,不如送你真诚。你愿不愿意用自己的权益给这种“甜蜜”买单?当问题变成了一道选择题,你会为答案而较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