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这地方,就像个高压锅,盖子刚被按下去一点,里头的气又从别处顶起来了。美国总统特朗普那边捣鼓出一个所谓的“和平计划”,说是要给加沙的战火降温,可这计划书翻开一看,字里行间写的哪是“和平”,分明是“收编”。

这计划的算盘打得贼精,核心就一条:哈马斯必须放下武器,打包走人,把加沙的地盘老老实实地交出来。这听着是不是有点像最后通牒?

交出来给谁呢?美国人连下家都找好了。他们打算牵头搞个“加沙管理团队”,连头把交椅都内定给了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更狠的是,计划里还说,美国要带着盟友的军队进驻加沙。这叫什么?这叫“维和”?这分明是想绕开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跟以色列一块儿直接把加沙给接管了。

一封劝降书引发的血案

特朗普还撂下狠话,说内塔尼亚胡已经点了头,哈马斯要是不从,那美国就“毫无保留地支持”以色列继续往死里打。这份偏袒到胳肢窝的计划,哈马斯和加沙人能答应才怪。连一向和稀泥的卡塔尔首相都出来说,这事儿还有好多细节得掰扯清楚。

美国高官的话说得更露骨:技术性细节,比如以色列啥时候撤军,可以谈。但想改核心条款?门儿都没有!潜台词就是:我们已经决定了,你们巴勒斯坦人就负责接受。这种不容置喙的霸道,中东那些阿拉伯国家嘴上不说,心里早就骂开了,但大多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可总有那么些硬骨头,不吃你这一套。一直为哈马斯出头,跟美以硬刚的也门胡塞武装,这下彻底被点炸了。老子不跟你们玩了,直接掀桌子!而这次,他们的矛头直勾勾地指向了美国。

掀桌子胡塞老哥不忍了

说起来,胡塞武装跟美国的梁子早就结下了。今年六月,美国财政部就挥舞起了制裁大棒,号称是“史上最大规模”,把帮胡塞运油走货的个人、公司、船只全拉黑了。这招釜底抽薪,就是要断了胡塞的钱袋子和补给线。

到了九月底,制裁又加码,范围更广。本来双方还有个停火的默契,胡塞答应不碰跟美国有关的船。可美国这么步步紧逼,再加上特朗普这份摆明了要逼死哈马斯的“和平计划”,胡塞武装觉得,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了。

矛盾终于到了临界点。胡塞武装干脆来了个以牙还牙,宣布反向制裁13家美国公司、9名高管和2艘船,连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这种能源巨头都榜上有名。紧接着,九月三十日,他们干了件更惊人的事:正式向美国宣战。

这一炮是打给全世界看的

胡塞的“制裁”,可不是在办公室里写写文件。他们没有美元霸权,但他们有导弹。那份制裁名单,其实更像是一份打击预告:谁在名单上,谁敢进我的射程,就等着吃炮弹吧。这已经不是威胁,这是宣战书。

说打就打,从不含糊。宣战的话音刚落,当地时间十月一日凌晨,红海的夜空就被火光撕裂。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公开声明,他们的巡航导弹,精准命中了一艘名为“MINERVAGRACHT”号的货轮。

声明里说,这艘船无视了胡塞划下的禁航令。从现场画面看,这一击又准又狠,导弹直接命中,船上瞬间大火熊熊,船体严重受损,看起来随时都可能葬身鱼腹。这一炮,既是胡塞对美宣战的“投名状”,也是他们宣告“首战告捷”的号角。

全球航运业的神经,再一次被这声炮响给绷紧了。红海,那可是全球经济的大动脉,连接着苏伊士运河,是亚欧之间最短的海上生命线。全球近12%的贸易量,无数的石油、天然气和商品,都得从这儿走。

大家还都记得上次红海危机的场景。当时胡塞武装的袭击,逼得马士基、壳牌这些航运巨头宁愿多花几个星期绕道非洲好望角。光是绕行的成本就让全球海运价格翻了好几番,供应链乱成一锅粥。

现在,胡塞武装不光是重启袭击,更是直接跟美国宣战,这性质可比上次严重多了。消息一出,全球的航运公司恐怕又要连夜开会,评估风险了。“绕行好望角”这个无奈的选项,估计又要被摆上桌面。

笔者以为

“MINERVAGRACHT”号上的熊熊大火,照亮的不仅仅是红海的夜空,更是中东那个越来越看不清的未来。胡塞武装这一炮,打的其实是美国的脸,是对美国中东政策的一次暴力“否决”。他们用最极端的方式,试图在加沙的棋盘之外,再开一个能让美国感到切肤之痛的战场。

对美国来说,这成了一个烫手山芋。之前搞的“繁荣卫士”护航联盟,现在看来更像是个笑话。打吧,胡塞武装早就放话,要把美军航母当靶子,很容易就陷进也门的战争泥潭。不打吧,世界老大的面子往哪儿搁?任由跟美国相关的船只在红海被“点名”?

眼下,全世界都在等着看华盛顿的反应。接下来,是美国的战斧导弹呼啸而至,还是胡塞的导弹继续在红海上空划出死亡弧线?这条全球经济的生命线,会不会因此被彻底掐断?这一切,都让本就混乱的中东,滑向了更深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