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那种火星子,就那么一丁点,但你心里清楚,它下一秒就能点着一整个火药桶?

前Meta工程师Zach Wilson周末发的那个帖子,就是这么个玩意儿。

老哥估计就是想忆苦思甜,顺便给美国本土的码农们灌碗鸡汤。

他说自己2017年在Meta的时候,一个17人的核心团队,结果呢?

15个是揣着H-1B签证来的“外援”,根正苗红的美国人就他自己外加一个独苗。

他那意思很明白:现在好了,政府把H-1B签证的入场券抬到了10万美刀一张,你们80%的竞争对手一夜之间就没了,这不等于保送你们进大厂吗?

这话术,听着是不是特提气?

可互联网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总有人能一秒钟把你的鸡汤给你兑成冰水。

一位印度工程师Nitin Ahirwal的回复就直接把天聊死了。

他说:“兄弟,这恰恰说明了你们美国大学培养的是怎么用App,而不是怎么造App。”

这话说得,够狠,潜台词就是,没我们这些外来和尚,你们的经都念不下去。

他还不算完,跟着又补了一刀,说区区150万美金的签证费,跟这15个工程师给公司创造的上百亿价值比起来,算个屁?

“你以为我们消失了?天真了,我们只是换了个服务器,在班加罗尔,在多伦多,在新加坡,继续敲代码,打造下一个Meta。”

这一来一回,直接把美国科技圈那点家底给抖落干净了。

更绝的是,一帮已经站在金字塔尖的大佬,黄仁勋、奥特曼这些人,居然排着队出来给这个“加高门槛”的新规叫好。

老黄说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我们希望所有最聪明的人才都来美国。”

奥特曼也觉得这是好事,能“简化流程”。

听听,多熟悉的话术。

就好像那些已经挤上车的人,回过头就冲着下面喊:“兄弟们,为了交通顺畅,我们决定把车门焊死!”

他们嘴里的“简化”,对于那些嗷嗷待哺、指望一个天才工程师来拯救项目的初创公司来说,就是一堵十万美金砌成的墙。

《创智赢家》里的投资人Kevin O’Leary就没那么客气了,直接开骂,说这政策就是脑子进了水。

他提醒大家,别忘了苹果、谷歌这些今天的巨头,当年也是从车库里爬出来的穷小子,那时候他们能掏出这笔钱吗?

你现在让他们成功了,反过来就把梯子给抽了,这是什么道理?

而最有意思的,是那个曾经嚷嚷着要为H-1B而战的马斯克,这次居然一声不吭。

这位靠着全球人才攒出火箭和电动车的“移民典范”,选择了沉默。

这沉默里,是默认了游戏规则的改变,还是另有盘算?

谁也猜不透。

你看,这哪是什么移民政策调整,这分明就是一场全球人才的自助餐,美国自己把盘子给掀了,还热情地招呼全世界:“大家别客气,随便夹!”

英国那边已经有人坐不住了,高喊着要给H-1B持有者开“绿色通道”,要把伦敦打造成新的“人才磁场”。

一个英国AI公司的老板说,就这么几天,他已经收到了上千封私信,全是那些在硅谷大厂干活、现在心里打鼓的顶尖工程师。

所以啊,哪有什么一夜消失的对手,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发光发热罢了。

对美国本土的程序员来说,这或许是个短暂的窗口期,但对整个美国科技的未来而言,这到底是加固了城墙,还是堵死了活水?

这出大戏,恐怕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