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阔太太嘲笑老兵:穷酸气!下车见到接站阵容后直接懵圈了
“都这把年纪了,穿得这么寒碜,坐啥商务座啊?你知道这票多贵不?”王丽华的尖嗓子在高铁1 号车厢里响起来,一下子把商务座的安静搅没了。“这是我儿子给我买的票。” 李爱国低声说。“你儿子?” 王丽华嗤笑一声,上下打量着这穿得朴素的老人,“就你这穷酸样,还能有买得起商务座的儿子?!”车到站时,王丽华紧跟着李爱国出站,想戳穿他的谎言。但是当她看清来接站李爱国的人时,直接愣住了……
01
上午8点整,G3367次高铁缓缓驶出站台。
李爱国小心翼翼地找到自己的座位——1号车厢3B。
他穿着那件陪伴了自己二十多年的旧军装,虽然颜色早已褪去,变成了浅绿色,但每颗纽扣都擦得锃亮,每道折痕都熨得笔直。
脚上的黑色军靴磨得发亮,虽然老旧,却依然结实耐用。
这身装扮与周围乘客的精致衣着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他在车厢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爸,您放心,我特意给您订了个舒服的座位,您安心坐着,我会到站接您。”儿子昨晚的电话还在他耳边回响。
李爱国环顾四周,略显拘谨地坐下,双手规整地放在膝盖上,保持着军人的挺拔坐姿。
“服务员,给我来杯矿泉水!”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带着高高在上的傲慢。
李爱国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女人踩着高跟鞋走来,身上穿着昂贵的名牌大衣,脖子上挂着闪亮的金项链,手腕上戴着镶钻的手镯。
她就是王丽华,座位正好在李爱国的右边。
看到李爱国的打扮,她眉头一皱,脸上闪过一丝不屑。
“这是怎么回事?”王丽华心里嘀咕,“现在连乡下老头都能坐商务座了?”
她故意大声对乘务员说:“你们商务座是不是打折促销了?怎么什么人都能上来了?”
乘务员尴尬地笑了笑,递给她一瓶矿泉水,没敢接话。
李爱国听出了她话里的嘲讽,眉头微微一皱,但没有吭声,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飞驰的风景。
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学会了隐忍,知道什么时候该沉默,什么时候该顾全大局。
“哼,有些人啊,明明穷得叮当响,还非要装模作样坐商务座。”王丽华故意提高嗓门,继续冷嘲热讽。
车厢里的乘客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这边,有的露出好奇的神色,有的面露不快,但没人愿意出头。
毕竟,如今的社会,谁也不想惹麻烦。
李爱国终于转过头,平静地看着王丽华:“这位女士,我有合法车票,有权利坐在这儿。”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威严,那双布满皱纹的眼睛里透着坚韧与清明。
“合法车票?”王丽华嗤笑一声,声音更加刺耳,“你知道这票多少钱吗?两千八百块!对你这种人来说,够活大半年了吧?”
“我说了,这是我儿子给我买的。”李爱国语气依然平静,像一潭深水,波澜不惊。
“儿子?”王丽华上下打量着他,眼神里满是鄙夷,“就你这穷酸气,还能有儿子给你买商务座?别是刷信用卡透支买的吧?到时候还不上可别赖账!”
车厢里的气氛变得诡异起来,乘客们开始小声议论,后排一个年轻人皱着眉头,却没吭声。
见没人反驳,王丽华更加得意:“我跟你说清楚,商务座是为我们这种有钱有地位的人准备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你看看你,再看看我,咱们是一个档次的人吗?”
她故意展示着手上的钻石手镯和脖子上的金项链,语气里满是炫耀。
李爱国依然坐得笔直,丝毫没有被这些话激怒。
他淡淡地说:“有钱没钱,不是瞧不起别人的理由。”
这句话虽轻,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久经沙场的从容。
“瞧不起?”王丽华的声音更尖锐了,“我这是实话实说!像你这种乡下老头,一辈子见过几个钱?还在这儿装有钱人坐商务座!”
李爱国的手微微握紧,但很快又松开。
他深深看了王丽华一眼,那眼神里带着一种只有经历过风雨的人才会有的淡定。
列车长匆匆赶来,试图缓和气氛:“两位乘客,请保持安静,别影响其他人休息。”
“影响?是他让我不舒服!”王丽华指着李爱国,“一看到他这穷酸样,我就觉得商务座的档次都被拉低了!穿成这样也敢坐这儿,真是没见过世面!”
李爱国重新看向窗外,不再说话。
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种沉默往往意味着更强大的力量在暗中积聚。
02
高铁穿过华北平原,王丽华的嘲讽一点也没停下来的意思。
她优雅地拧开矿泉水瓶盖,喝了一口后,故意叹了口气。
“这才叫生活品质。”她大声说,“不像某些人,连瓶好水都买不起,还非要硬挤进商务座。”
李爱国依然保持着标准的军人坐姿,双手整齐地放在膝盖上,目光直视前方。
这是他几十年军旅生涯养成的习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展现军人的庄严与冷静。
“老家伙,你不吭声是心虚了吧?”王丽华放下水瓶,转身面对李爱国,“我敢打赌,你绝对是第一次坐高铁商务座,连座椅的功能都不会用!”
她指着李爱国座位旁边的控制面板:“这些按钮你认识吗?按摩、加热、调节角度,每样功能都值老鼻子钱了!像你这种人,平时连电风扇都舍不得开,哪懂这些?”
旁边的中年男人终于忍不住,低声劝道:“这位女士,说话客气点吧。”
“客气?”王丽华立刻转向那人,“我说的全是实话!你看看他这穷酸气,再看看我们,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商务座就该有门槛,不是谁想坐就能坐的!”
她起身走到李爱国面前,俯视着他:“我老公是煤老板,公司年纳税好几千万,我们家有四套豪宅,三辆豪车。你呢?你有什么?”
李爱国缓缓抬头,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平静地注视着王丽华。
他说:“我有我的人格。”
“人格?”王丽华尖声笑起来,“穷光蛋也谈人格?人格能当饭吃吗?能买商务座的票吗?”
她转身面向车厢里的其他乘客:“大家来评评理,像他这种人坐商务座,合适吗?我们花这么多钱,是为了享受高端服务,结果遇到这种人!”
“这种人怎么了?”一个年轻的声音打断了她。
说话的是后排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二十出头,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背着双肩包。
“小伙子,你不懂。”王丽华不耐烦地摆摆手,“社会是有层次的,什么人就该待在什么地方。”
“那你说,什么样的才有资格坐商务座?”年轻人站了起来,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满。
“当然是像我这样的有钱人!”王丽华理直气壮,“我老公是煤老板,我们家资产上亿!而他呢?”她指着李爱国,“一个穷老头,能有什么背景?”
李爱国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旧军装,虽然褪色严重,但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他的记忆。
“这不只是一件衣服。”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有力,“这是我的荣誉。”
“荣誉?”王丽华嗤之以鼻,“都什么年代了,还提荣誉?现在有钱才是硬道理!你看看我这身行头。”她展示着自己的名牌包和首饰,“这个包四万,这条项链六万,这手镯十万,加起来二十万!你一辈子能赚这么多吗?”
车厢里的气氛越来越沉重,有些乘客开始小声议论,有人悄悄拿出手机录视频,有人低头叹气。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忍不住说:“这位女士,你说话太难听了。”
“难听?我说的就是现实!”王丽华转向老太太,“现在社会就这样,有钱人和穷人不是一个世界的!他一个乡下老头,凭什么跟我们坐一块儿?”
“你怎么知道他是乡下的?”那个大学生反驳。
“还用问?”王丽华指着李爱国,“看看他那双手,满是老茧,肯定是干苦力的!再看他那身破军装,除了这件衣服,他还有啥?那个破包里估计连五十块钱都没有!”
李爱国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
这双手确实布满老茧,但这些痕迹不是因为贫困,而是因为他曾握过钢枪,扛过沙袋,挖过战壕。
“这双手,”他缓缓抬头,声音依然平静,“曾经为这片土地流过血。”
“为土地流血?”王丽华哈哈大笑,“现在谁还信这些老掉牙的故事?你们这些老兵,总拿过去的事吹牛!现在是2025年,只认钱不认情!”
她回到座位,得意地说:“告诉你们,我老公的公司刚拿下一个十五亿的煤矿项目,我的零花钱一个月就有十五万!你们呢?一个月赚多少?”
前排一个西装革履的商人终于忍不住:“女士,请注意你的言辞,钱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不是唯一标准?”王丽华反驳,“那还有啥标准?品格?修养?别逗了,这些虚的东西能买房买车吗?能让你坐商务座吗?”
她指着李爱国:“如果他真有品格,为什么穿得这么穷酸?为什么让儿子花钱给他买票?有品格的人会让孩子为难吗?”
李爱国的手微微颤抖,不是因为生气,而是因为心疼。
他想起昨晚儿子坚持给他买商务座的场景:“爸,您辛苦一辈子,该享享福了。”
“我儿子没为难。”李爱国轻声说,“他很孝顺。”
“孝顺?”王丽华冷笑,“真孝顺就不会让你穿这破衣服出门!我看你儿子也没啥出息,不然怎么会让你这么寒酸?”
这句话触到了李爱国的底线。
他可以忍受对自己侮辱,但绝不能容忍有人贬低他的孩子。
“请你不要侮辱我的孩子。”他的声音依然平静,但语气里多了一丝威严,“他们都很优秀。”
“优秀?”王丽华更加得意,“那你说说,你儿子干啥的?月薪多少?开啥车?住啥房?”
李爱国沉默了。
他不能说,也不想说。
孩子们从小被他教导要低调做人,不炫耀,不张扬,这是他家的家风,也是他作为父亲的骄傲。
“说不出来了吧?”王丽华以为抓住了把柄,“肯定是干啥没出息的活,不然为啥不敢说?”
车厢里的乘客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有的同情李爱国,有的厌恶王丽华,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沉默。
列车继续向前,窗外的景色飞速变换。
但车厢里的这场对峙,还远远没有结束。
03
火车穿过山东平原,午后的阳光从车窗斜射进来,在李爱国满是皱纹的脸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他依然保持着标准的军人坐姿,脊背笔直,双脚并拢,这是半个世纪军营生活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王丽华显然还没过瘾,她再次起身,走到李爱国面前:“老头,你刚才说你这双手为国家流过血?”
她拖长了音调,语气里满是嘲讽:“都2025年了,还在这儿卖老故事!就算你真当过兵,那又咋样?现在退休了,不还是个穷酸老头?”
李爱国没有回答,只是悄悄攥紧了拳头。
那双手虽然满是皱纹和老茧,却依然有力,右手食指上还有一道浅浅的疤,那是当年在朝鲜战场扣扳机留下的痕迹。
“我看你这军装也是假的吧?”王丽华继续挑衅,“网上啥玩意儿买不到?几十块钱就能弄一套假军装,你是想装可怜骗人吧?”
后排那个大学生终于忍不住了:“大姐,你说话太过分了!”
“过分?我说的是事实!”王丽华转身面向车厢里的乘客,“你们看看他这穷酸样,像是真军人吗?”
她凑近李爱国,声音更尖锐了:“告诉你,现在社会最烦的就是你这种人,没啥本事还装大尾巴狼!真正的英雄早就飞黄腾达了,哪会像你这么寒酸!”
李爱国轻轻抚摸着胸前的军功章,眼中闪过一丝哀伤。
不是因为王丽华的羞辱,而是想起了那些再也回不来的战友。
1949年,他刚满17岁就报名参军,奔赴朝鲜战场。
他亲眼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19岁的班长在他怀里咽下最后一口气,连长为了掩护大家撤退,壮烈牺牲。
“老李,如果我们回不去,你要替我们好好活下去。”这是战友们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你发啥呆?”王丽华的声音把李爱国拉回现实,“是不是被我说中心思了,吓得不敢吭声了?”
李爱国抬起头,那双经历过战火的眼睛依然清澈:“我没害怕,我只是在想我的战友。”
“还在这儿演戏!”王丽华不屑地摇头,“现在老头子为了博同情,啥谎话都敢编!战友?你有啥战友?”
她转身对乘客们说:“大家瞧瞧,这就是典型的骗子老头!穿个假军装,编个假故事,就想让人可怜他,说不定还想讹钱呢!”
她指着李爱国的军装:“看看这破军装,洗得都白了,扣子都松了!真军人会这么邋遢吗?这肯定是地摊上买的假货!”
李爱国低头看着自己的军装。
这件军装确实陪了他二十多年,颜色早已暗淡,但他每次清洗都小心翼翼,每颗扣子都亲手缝过。
这不只是一件衣服,更是他军旅生涯的见证。
“这件军装我穿了二十多年。”他轻声说,“我舍不得扔。”
“二十多年?”王丽华冷笑,“编故事也得编得像点!”
她站在李爱国面前,居高临下:“告诉你,别想骗人!现在大家都不傻,一眼就能看出你啥德行!”
前排一位老大爷终于看不下去了:“这位女士,请你尊重老人!”
“尊重?他配吗?”王丽华转向老大爷,“您是不是也被他骗了?”
李爱国静静地听着这些话,没有反驳。
他想起了自己的选择。
退役后,组织上给他安排了很好的工作,可以留在省城,享受优厚待遇。
但他选择回到老家那个穷山村,带着乡亲们修路、建学校、办合作社。
三十年来,他把所有积蓄都投进了村子建设,从没为自己考虑过。
直到前几年身体不好,才在儿女的坚持下搬到城里住。
“老头,你咋不说话了?”王丽华得意地说,“是不是被我戳中心思了?假的就是假的,装不了真!”
她对车厢里的乘客喊:“大家以后遇到这种人要小心,别被骗了!现在的骗子啥身份都敢冒充!”
李爱国依然沉默,手却不自觉地摸向了贴身的旧包。
包里除了儿子给的车票和零钱,还有一张发黄的照片。
那是他在朝鲜战场和战友们的合影,照片里年轻人们笑得那么灿烂,可大部分人都没能活着回来。
“我看你那破包里也没啥值钱东西吧?”王丽华注意到他的动作,“是不是连身份证都是假的?”
她故意大声说:“现在假证件太好弄了,几百块就能买一套!说不定他连名字都是假的!”
车厢里的气氛更加紧张,有些乘客开始小声议论,有人拿出手机查新闻,想看看王丽华说的是不是真的。
列车继续向前,离上海越来越近。
但这场关于尊严和偏见的争斗,还在继续升温。
04
“各位旅客,列车即将到达上海虹桥站,请提前准备下车……”
广播响起时,王丽华还在进行她的“最后表演”。
王丽华站在车厢过道中央,昂着头,手里提着价值数万的名牌包,脸上满是得意的神情。
她故意提高了嗓门,对着周围的乘客喊:“大家都睁大眼睛瞧好了,这个穷酸老头下车肯定没人接!像他这种人,哪来的脸面装英雄?”
李爱国没有理会她的挑衅,只是默默整理着自己的旧帆布包,动作缓慢而庄重,仿佛在完成某种神圣的仪式。
他的包里除了几件换洗衣服和一张泛黄的战友合影,再无其他值钱的东西。
“磨磨蹭蹭啥呢?”王丽华不耐烦地催促,“是不是怕下车后露馅,连个接你的人都没有?”
李爱国抬起头,平静地看了她一眼,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没有一丝怒气,只有一种让人心生敬畏的沉稳。
他没有多说一句,只是提起包,缓缓走向车门,背影挺拔如松。
王丽华紧跟在后面,嘴里还在喋喋不休:“各位都看着啊,等会儿就知道我说得对!这老头肯定是孤零零一个人,灰溜溜地走!”
车厢里的乘客被她的声音吸引,纷纷伸长脖子,好奇地看向车门,想看看这场闹剧会怎么收场。
车门缓缓打开,凉爽的站台空气涌进车厢,李爱国第一个迈步走下车。
就在这一刻,站台上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王丽华刚跨出车门,准备继续嘲讽,却突然僵在原地,像是被雷劈中,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眼睛瞪得像铜铃。
站台上,一支整齐的仪仗队肃然站立,鲜红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数十名身着笔挺军装的士兵列队迎接,气势庄严。
一位年轻的军官快步上前,向李爱国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李老,欢迎您!我们代表军区特意来接您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李爱国微微点头,回了个礼,语气谦逊:“谢谢你们,不用这么大阵仗,我就是来看看老战友。”
站台另一边,还有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胸前挂着闪亮的军功章,激动地喊着:“老李!老李!你可算来了!”
这些老人显然是李爱国的老战友,脸上满是泪水和笑容,彼此搀扶着,颤巍巍地向他走来。
王丽华彻底傻眼,手里的名牌包“啪”地掉在地上,她甚至忘了捡,呆呆地站在原地,像个雕塑。
车厢里的乘客也挤到车门边,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有人忍不住低声感叹:“天哪,这老头真是大人物!”
李爱国没有回头,只是静静地走向接站的队伍,步伐稳健,背影散发着一种无形的威严。
王丽华的脸色从得意转为震惊,再到满脸通红,像是被现实狠狠扇了一巴掌。
可这仅仅是个开始,真正的反转还在后面。
05
站台上的仪仗队整齐划一,军靴踏地的声音铿锵有力,吸引了整个虹桥站的目光。
李爱国却显得有些不适应,他摆摆手,低声对年轻军官说:“小张啊,这阵势太大了,我就是个普通老头,不需要这样。”
军官笑着摇头,语气里满是尊敬:“李老,您可不是普通人!您的英雄事迹我们都学过,这次纪念活动特意请您来,就是要让年轻一代知道,抗战胜利来之不易!”
这话一出,站台上的围观群众开始窃窃私语,有人拿出手机开始录视频,有人赶紧上网搜索“李爱国”这个名字。
王丽华站在车门边,听到“英雄事迹”四个字,腿一软,差点没站稳。
她脑子里一片空白,刚才在车厢里对李爱国的那些嘲讽,像一把把刀子,现在全扎回了她自己身上。
“不可能……这老头怎么可能是英雄?”她喃喃自语,试图给自己找点底气。
就在这时,站台远处又传来一阵骚动。
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来,车门打开,走下来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身后还跟着几名工作人员,举着写有“欢迎李爱国老英雄”的牌子。
这男人正是李爱国的儿子李强,上海一家知名企业的负责人,平时低调得几乎没人知道他的背景。
李强快步走到李爱国面前,脸上带着温暖的笑:“爸,您到了!我说了要来接您,您还非让我别来。”
李爱国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气里带着几分责怪:“跟你说了别麻烦,你怎么还带这么多人来?”
李强笑着摇头:“爸,这不是我安排的,是市里和军区联合组织的,他们说您是抗战老兵,必须给您最高礼遇!”
这话一出,站台上的气氛更加热烈,围观的群众纷纷鼓掌,有人高喊:“老英雄好样的!”
王丽华的脸色已经从红转白,她死死盯着李强,脑子里拼命回想自己在车厢里说过的那些话。
她记得自己嘲笑李爱国的儿子“没出息”,还说李爱国穿得寒酸是儿子不孝。
现在看到李强这一身价值不菲的西装,再加上他身后的工作人员,王丽华只觉得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疼。
可事情还没完。
站台上突然又走来一群年轻人,穿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手里拿着鲜花和横幅,横幅上写着:“致敬抗战英雄李爱国,您的精神永流传!”
为首的女孩是个大学生,声音清脆地喊道:“李爷爷!我们是您家乡新建学校的志愿者,特意来感谢您!当年您捐款建的学校,培养了我们这么多大学生!”
女孩说着,眼眶红了,带头向李爱国深深鞠了一躬,身后几十名志愿者齐刷刷地跟着鞠躬。
李爱国连忙摆手,声音有些哽咽:“孩子们,快起来,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围观群众听到这儿,彻底炸开了锅。
“什么?这老头还捐款建学校?”
“天哪,他穿得那么朴素,竟然这么伟大!”
“刚才那个女的还骂人家穷酸,真是丢人!”
王丽华站在人群外,听到这些议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想悄悄溜走,可双腿像灌了铅,动都动不了。
更让她崩溃的是,站台上的大屏幕突然亮起,播放起一段纪录片,标题赫然是《抗战英雄李爱国:一生的奉献》。
屏幕上,李爱国年轻时的照片缓缓浮现,他穿着军装,眼神坚毅,背景是朝鲜战场的硝烟。
旁白声响起:“1950年,年仅18岁的李爱国加入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冒着枪林弹雨,救下12名战友,自己身负重伤,荣获一等功……”
纪录片继续播放,讲述了李爱国退役后回到家乡,带领村民修路、建学校、办合作社的事迹。
“他把全部积蓄捐给了家乡建设,自己却始终穿着那件旧军装,过着简朴的生活……”
站台上的群众看得热泪盈眶,有人带头鼓掌,掌声很快汇成一片。
李爱国却低下了头,眼中闪着泪光,喃喃道:“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没那么伟大……”
王丽华彻底崩溃了,她双手捂着脸,感觉周围的目光像针一样刺在她身上。
她想起了自己在车厢里说的那些话:“穷酸老头”“假军人”“没出息的儿子”……每句话现在都像一记耳光,狠狠抽在她脸上。
06
站台上的欢迎仪式还在继续,但王丽华已经完全没了刚才的嚣张气焰。
她低着头,想趁乱溜走,可刚迈出一步,就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
“王女士,您这是要去哪儿啊?”
说话的正是后排那个大学生,名叫小赵,刚才在车厢里他就看不惯王丽华的嚣张态度。
现在看到李爱国的真实身份,他忍不住想出口气。
王丽华愣了一下,尴尬地挤出一个笑:“我……我就是随便走走。”
“随便走走?”小赵故意提高了嗓门,“刚才您不是说李爷爷是假军人,没人会来接他吗?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这话一出,周围的乘客纷纷转头看向王丽华,眼神里带着几分戏谑和鄙夷。
王丽华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地说:“我……我就是开个玩笑,谁知道他真是……”
“开玩笑?”小赵冷笑,“您在车厢里骂了人家一路,说他穷酸,说他儿子没出息,这也叫开玩笑?”
乘客们开始议论纷纷,有人直接喊道:“就是!刚才多嚣张啊,现在知道错了?”
王丽华急得满头大汗,恨不得当场消失。
就在这时,李爱国走了过来,身后跟着儿子李强和几位老战友。
他看了看王丽华,语气平静地说:“这位女士,我不怪你,年轻人有时候说话不注意,没什么。”
这话看似温和,却让王丽华更加无地自容。
她一个50岁的女人,被一个77岁的老人叫“年轻人”,这比直接骂她还让她难堪。
李强也开口了,语气不卑不亢:“王女士,我就是您说的那个‘没出息’的儿子。刚才听您说我们家穷酸,我爸不孝顺,我想请教一下,您觉得我爸哪里做错了?”
王丽华彻底哑口无言,她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
周围的群众开始起哄:“对啊,你倒是说说啊!”
“人家老英雄一辈子为国为民,你有什么资格骂人家?”
王丽华的丈夫是个煤老板,平时她仗着家里的钱到处炫耀,从没受过这种羞辱。
她咬了咬牙,试图挽回面子:“我……我又不知道他是英雄,我只是看他穿得寒酸……”
“寒酸?”李强打断她,“我爸这件军装,陪他走过了朝鲜战场,陪他建起了家乡的学校!您那身名牌衣服,能比得上这件军装的意义吗?”
这话一出,群众再次爆发出掌声,有人喊道:“说得好!”
王丽华彻底崩溃,她一把抓起地上的名牌包,转身挤出人群,头也不回地跑了。
她的高跟鞋在站台上发出“哒哒”的声音,狼狈得像个逃兵。
乘客们看着她的背影,忍不住哄笑起来。
小赵拍了拍手,对李爱国说:“李爷爷,您真是太厉害了!刚才那场面,简直太解气了!”
李爱国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年轻人,没必要这样,她也就是一时糊涂。”
他的语气里没有半点得意,只有一种长者的大度与宽容。
可围观的群众却不这么想,他们纷纷围上来,有人想跟李爱国合影,有人想听他讲抗战故事。
“李老,您给我们讲讲当年的事吧!”
“是啊,我们都想听听您的英雄事迹!”
李爱国摆摆手,笑着说:“那些事过去太久了,没啥好讲的。我现在就想跟老战友们聚聚,喝杯茶,聊聊天。”
他的谦逊让大家更加敬佩,掌声再次响起,经久不息。
07
欢迎仪式结束后,李爱国被军区的工作人员和老战友们簇拥着,登上了一辆专车,准备前往纪念活动的会场。
车窗外,上海的高楼大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但李爱国的目光却停留在那个旧帆布包上。
他轻轻打开包,拿出那张泛黄的战友合影,照片上的年轻人们笑得那么灿烂,可大多数人都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老伙计们,我来看你们了。”他低声喃喃,眼中闪着泪光。
李强坐在旁边,握住父亲的手,柔声说:“爸,您别难过,您的战友们会为您的今天骄傲。”
李爱国点点头,笑了笑:“我不是难过,我是高兴。能活着看到今天,咱们国家这么强大,我这辈子值了。”
车子缓缓驶离虹桥站,站台上的人群还在挥手告别,很多人拿出手机,把刚才的场景发到了网上。
没过多久,“抗战老兵李爱国受礼遇”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
网友们纷纷留言:“这就是真正的英雄!为李老点赞!”
“那个骂人的阔太太真是活该!脸都被打肿了!”
“李老的军装比任何名牌都值钱!致敬!”
与此同时,王丽华坐在出租车里,刷着手机,看到这些评论,气得浑身发抖。
她本想删掉自己在车厢里录的视频,可发现已经有人把视频传到了网上,标题是“阔太太高铁辱骂老兵,被现实狠狠打脸”。
视频下方的评论区全是骂她的,有人甚至扒出了她丈夫的煤老板身份,质疑他们的财富来源。
王丽华吓得赶紧关掉手机,瘫在座位上,嘴里喃喃道:“我怎么就惹了这么个老头……”
她不知道的是,这件事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几天后,军区举办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上,李爱国作为特邀嘉宾,登台讲述了自己的抗战经历。
他的演讲朴实无华,却感动了全场观众,掌声响了足足五分钟。
活动结束后,上海的多家企业主动联系李强,表示愿意为李爱国家乡的学校捐款,扩建教学楼,设立奖学金。
李爱国却谢绝了大部分捐款,只接受了一小部分,用来修缮村里的老兵纪念碑。
他说:“钱够用就行,我只希望后人能记住那些牺牲的战友。”
他的这句话被媒体报道后,再次引发了全国网友的热议。
而王丽华,从那次事件后,再也没敢在公开场合炫富。
她丈夫的公司因为舆论压力,被相关部门调查,生意一落千丈。
王丽华彻底没了往日的嚣张,整天躲在家里,生怕被人认出来。
08
几个月后,上海虹桥站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李爱国再次来到这里,准备回老家看望乡亲们。
这次,他依然穿着那件旧军装,背着那个旧帆布包,坐在商务座的车厢里。
不同的是,车厢里的乘客认出了他,纷纷过来打招呼,有人送他一瓶水,有人想跟他合影。
“李老,您是我们的骄傲!”一个年轻女孩笑着说。
李爱国摆摆手,憨厚地笑:“我就是个普通老头,哪来的骄傲。”
列车启动,窗外的风景飞速后退。
李爱国看着窗外,脑海里浮现出战友们的笑脸,还有那天站台上震慑全场的欢迎场面。
他没有觉得多么得意,只是轻轻叹了口气:“能让大家记住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就满足了。”
与此同时,远在另一座城市的王丽华,正坐在空荡荡的豪宅里,翻看着手机上的旧照片。
照片里,她曾经穿着名牌衣服,戴着昂贵的首饰,笑容满面地炫耀自己的财富。
可现在,那些首饰大多被卖掉,豪宅也抵押给了银行。
她长长地叹了口气,喃喃道:“早知道……我就不该惹那个老头……”
列车继续向前,载着李爱国的故事,驶向更远的未来。
他的军装或许褪了色,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闪耀在这片他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