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里讲:“地形呀,是打仗的帮手。衡量敌情、取胜之道,就看怎样算准险恶和远近,这可是将军们的绝招。”

1950年11月23日,大榆洞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司令部正紧锣密鼓地开会。38军军长梁兴初望着脸色阴沉的彭德怀司令员,那两颗大门牙支在下嘴唇上,忍不住直哆嗦,羞得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挺尴尬的。

在志司所有将领面前,彭德怀毫不手软地怒骂道:“你梁兴初,人家说你是个打铁出身的猛将,鸟民,将!我让你38军去熙川插,为什么不去?一个黑人团就把你们吓住了?38军算得上啥主力?”

梁兴初军长被这番责骂,倒也算是实至名归。刚刚结束的入朝战役里,39军、40军、42军等部队都打得挺令人满意,表现真不错,可偏偏38军没搞清楚敌情,三次错失良机,没有完成断敌后路的任务,结果导致清川以北那5万敌兵逃出了包围圈。

周密的安排全都泡汤了,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没完成任务的彭德怀司令员火冒三丈:“梁兴初呀梁兴初,我绝对不会饶了你!”这才有后面开始时,梁兴初被骂得脸都红了,羞愧得不得了的情景。

第二次战役一开始,彭德怀布置了个大口袋,专门留给那骄横的麦克阿瑟一记致命一击。38军作为四野的主力,任务再次交到了他们手上。梁兴初这次打算一雪前耻,务必全歼南朝鲜的七师。

郭忠田这次战役中展现了令人敬佩的阻击技巧,他带领一个30人的排,靠着徒步行军,用双脚边战斗边赶路,花了十四个小时硬生生走完了72.5公里的距离(这还是地图上划的直线距离,到现在没人打破这个纪录)。他巧妙地绕到敌人逃跑必经的龙源里主峰葛岘岭,成功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战果。

郭忠田发挥地形优势,在他出色的指挥下,整排队伍以零伤亡的英勇表现,歼灭了215名敌人,还巧妙地把上万敌兵牢牢困在了包围圈中。

这场战斗结束后,既有智慧又有勇气的郭忠田被授予了特等功,荣登“一级战斗英雄”榜,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授予的殊荣。此外,他还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

郭忠田,生于1926年1月,来自吉林怀德县公主岭的一个农民家庭。1945年,在东北地区投身革命事业,凭借勇敢作战屡次立功,后来被任命为四野王牌军38军113师337团1营1连2排排长。1950年10月,他随志愿军踏上朝鲜战场。

第一次出国作战,兄弟部队都打出了名声,唯独自己所在的38军表现得挺难堪。军长梁兴初在志司总部被彭总点名责备,这让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一路顺风的38军心里憋着一股气,誓要在第二次战役中,让美军见识一下四野猛虎的厉害。

1950年11月25日下午4点,第二次战役拉开了序幕。德川城墙上的南朝鲜第7师的士兵们惊得脸色发白,只见城外山头上无数信号弹腾空而起,炫目的信号弹一到最高点,密集的炮火已经轰进了德川城。

随着响彻云霄的军号声,华夏军队奋勇前进,‘清长大战’这场改变世界战史的战役一下子正式拉开序幕。38军的三个师同时对德川城的守敌——南朝鲜第7师,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美军回忆中提到:“在刺骨的寒风中,军号声像撕裂般划破空气,浩浩荡荡的军队如潮水般围住了德川,第7师上下顿时一片混乱……”

上次没完成任务的113师,这次心态特别坚决,全师保持无线电静默,从一开始就摆出拼死一战的姿态,血战到底,狠狠地突入第7师后方,一直打到大同江边。

那会儿天冷得啊,师长江潮和政委于敬山静静地望着大同江,然后同时把鞋袜和棉裤脱了,缠在背后,第一时间跳进那冰凉得穿心的小河里,飞快地往对岸游去。

战士们看得都激动得热血沸腾,师长和政委带头示范,自己还在犹豫什么呢,纷纷脱掉衣服,跟着跳入冰冷刺骨的小河里冲锋。那场景简直像神话一样,把对岸的南朝鲜士兵都吓傻了,呆呆地看着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寒冷中,一群群光着身子、全身结满冰花的中国人,从江水中冲出来,手持枪支喊着冲向他们!

那些冲过来的可不是普通人,是神一般的存在!一瞬间,那股巨大的恐惧就像潮水般冲垮了南朝鲜的守卫营,短短十来分钟功夫,全营就被113师歼灭得一干二净。

为了拿下这场胜利,113师的战士们拼命往前冲,不管不顾地飞奔着。他们的目标是赶到南面那个叫龙源里的地点,把南朝鲜第7师彻底包了个底朝天,狠狠挫一挫之前那次败仗吃到的苦头。

责任和荣誉让他们不能歇脚,严寒也让他们无法停步,只要一想到要休息一下,从大同江里浸泡过来的战士就会立马变成冰人,这种折腾已经超出了人的生理承受范围。

113师拼命往前冲,搞得彭总都快急坏了。全师都保持无线电静默,完全联系不上113师的消息。这一夜过去,113师已经失联整整一整晚了。彭德怀、邓华、洪学智……这些连续六天六夜没合眼的指挥员和将领,早就把那几十台电台的目光盯在了司令部的频率上,全部都调到113师那边的频道去了。

他们到底能不能按着计划把包围圈封住,能不能躲过美军的侦查,这事儿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可谁都说不准。彭德怀焦躁不安地自言自语:“他们到底跑到哪去了,整整一整夜都没个动静。”

邓华一脸无奈地笑笑,说:“得问问38军去。”

不用问,38军他们都不晓得。

彭总盯着墙上那张地图,心里头特别紧张:“38军113师的任务,就是得坚守三所里。第八集团军已经被逼到悬崖边上了,可是逃出来的美军还有三个师,其中骑一师可是‘开国元勋师’,那可是美军里的王牌中的王牌啊。”

再加上,美军手里有三百多辆坦克和四百多门火炮,113师即使赶到,靠那十几门迫击炮和点有限的反坦克手雷,真能挡得住敌人吗?

忽然间,通讯员们齐声喊道:“打通了,打通了,113电台连上了,他们来了!”

彭总听完后,才扑通一声坐到椅子上,说:“唉呀,这下总算踏实了,他们终于出来了!”

邓华盯着电报,满脸都写满了震惊:“这真是奇迹啦、神迹也不为过啊!14个小时就靠双脚一边打仗一边走了72.5公里,还是按地图上的直线距离算的,真叫人难以置信!”

战神般的志愿军确实写下了奇迹,这个数据也是全球步兵战史上的最高纪录。就算是1990年的海湾战争,美军那装备齐全的重型装甲部队,在像平坦地一样的伊拉克境内,每天的行军速度也不过五十多公里。

113师的电报连续不断地传到志司总部,说:“我部已经提前到达三所里,把敌人卡住了,眼看敌人要绕过三所里往龙源里逃跑,请示我部的下一步任务!”

得知这个消息,志司的将领们都吓了一跳,三所里西边的龙源里小镇还有一条公路可以直通南方,113师不仅要守住三所里,还得盯紧龙源里,简直是两头都要顾到,忙赶紧发电报给他们,让他们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得死死拦住龙源里。

聪明的113师师长江潮早就察觉到了这个致命的漏洞,等着请示志司之前,他已经派出一个团赶过去了,还安排一个营把通往龙源里的公路大桥给炸了。

彭德怀给113师发出紧急指示:“要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

这个时候,永垂不朽的三所里、龙源里的阻击战正式拉开了序幕,这场战斗可以说是迫击炮、机枪、手榴弹和飞机、坦克、大炮之间的激烈较量,场面极其惨烈。

在松骨峰的阻击战中,113师335团三连打得尤为激烈,除了数百架飞机的疯狂轰炸外,美军的大炮还刷新了单炮每分钟8发的世界纪录。志愿军那点小小的阵地,在22分钟内就被击中了3206发炮弹,场面真是惊心动魄。

美国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感觉中国军人像打不死似的,每次他们冲锋的时候,中国军人就像从废墟里冲出去一样,疯狂地还击。

当子弹用尽时,松骨峰上只剩下最后的9个志愿军战士,他们望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美国士兵尸体,眼里满是自豪和光荣:“兄弟们,咱们算是拼过了,来世再见吧……”

九位战士手持刺刀冲向美军,刺刀弯了,他们就用石块砸,用牙齿咬,还抱着美军一块儿冲进火海,最后三连的官兵都英勇牺牲了。

跟随部队的作家魏巍爬上松骨峰,看到那些血脉喷张的场面,他写下了感人至深、传世广泛的红色经典《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部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

这是最激烈的战役,也有最聪明的对决,叨叨叨叨这么久,终究轮到咱们的主人公郭忠田登场了。

当113师来到三所里的时候,师长江潮就察觉到龙源里的那个漏洞,要不然的话,怕是会像第一次战役那会儿一样被敌军溜走,最后前功尽弃。

江潮赶紧下令337团迅速前往龙源里,负责挡住敌人,而作为337团的中坚力量,1营1连2排就担起了开路先锋的重任。

11月28日夜里,一支穿着黄色棉服的队伍正飞快朝龙源里赶去,排长郭忠田走在最前面。这个31人的小分队纪律严肃,除了踏步声和呼吸声,就再也没有人说话了。

冷风袭来,他们装备也不算齐全,只有几支轻机枪和重机枪,大部分战士背的还是步枪,身上别满了手榴弹和弹药。士兵们呼出的热气在空中飘散,形成一层淡淡的白雾,可那股强烈的气场,蛋疼地让敌人都觉得发毛。

此刻,第二排已经跟随大队奋战了整整六天六夜,连个完整的觉都没睡过,战士们疲惫得像散了架,跑着跑着就打起瞌睡来,只有跌倒在地上才能把他们惊醒。

从地图上看,龙源里离三所里不过十几公里,但郭忠田为了争分夺秒,带着第二排在满是荆棘的山林里拼命开出一条路,衣服都被刺得碎裂了。

11月29日凌晨,郭忠田带领尖刀排总算赶到龙源里,眼看着,美军南逃的大门“惊险”关闭了。还没彻底撤退的美军,龙源里一片死寂,郭忠田随即爬上葛岘岭的主峰,侦察战场的地势,准备布置阵地。

葛岘岭虽然占上风,守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目标可是太明显了,面对敌人的飞机和大炮,31个人根本没法挡得住,一旦敌机飞过来,几乎只能当成活靶子。

郭忠田心里暗暗摇摇头,继续望着前方,忽然眼前一亮:在葛岘岭的北面有个山包,而这正好是公路的拐弯处,任何车辆经过都得减速。让郭忠田高兴的是,山包靠近公路的另一边是一段几十米的陡壁,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根本爬不上去。

山包顶上还耸着一块大巨石,走近一看,巨石底下挤着一个天然的石洞,比钢筋水泥筑成的碉堡还要牢靠,不仅敌人难以察觉,就连飞机大炮也打不着。

这个山包距离公路只有五十多米,把一班士兵安置进去,真是轻松让步兵施展火力。不仅如此,距离山包两边不远的几个山头,也都能作为志愿军的阻击点。

郭忠田忍不住喜上眉梢,这不是正好印证了孙子说的“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这句话的最生动例证吗?

他干脆放弃把主阵地设在葛岘岭,反而把主阵地安排在这个小山包上。排里的轻机枪和重机枪都布置在巨石附近,4班和6班各自守在巨石的两边,5班作为备用队伍,随时准备应战。

郭忠田作为一名老练的指挥员,心里清楚防御工事对装备不够先进的志愿军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果断决定,不让战士们休息。除了派一半的人在巨石边搭筑工事之外,还命令另一半人到主峰葛岘岭修建假阵地,目的就是吸引敌机的火力。

结果证明,正是在葛岘岭搭建的那块假工事,成功迷惑了敌机,不仅起到了关键作用,还让郭忠田在战场上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

阵地和防御工事刚刚搭建完毕,天就亮了,士兵们趁机打了个盹。到了早上八点多,北边传来一阵轰鸣声。郭忠田仔细盯着一看,公路上卷起了浓浓的尘土,明显是从三所里逃出来的美军。

慢慢地,敌人逐渐进入了射击范围,一辆吉普车和三辆巨大十轮卡车匆匆而过,紧随其后的是一支密密麻麻的美军车队,气势汹汹地逼近。

郭忠田马上下令全排备战,按事先安排的方案,他指示:发出一声长喇叭,轻重机枪齐射;连续吹两声长喇叭的时候,大家各自扔两颗手榴弹;吹三声长喇叭后,全排一齐冲锋。

任务安排完毕后,郭忠田迅速赶到前线阵地,去找张祥忠的工事。张祥忠是六班的班长,小时候跟着父亲靠打猎谋生,枪技非常厉害,简直像个神枪手,打敌人左眼都不会打到右眼那种犀利。

郭忠田盯着越靠越近的敌人吉普车,忍不住问张祥忠:“有把握把它击倒吗?”

张祥忠用手指蘸了口水,指向敌人那边试了试风势,然后毫不犹豫地说:“排长,你看着办吧!”

敌人的车队很快就到了那座小山包,吉普车在转弯处慢了下来,张祥忠赶紧扣动扳机,一枪正中吉普车油箱,顿时火光冲天,车子冲着山壁撞去停住了。接着第二枪紧随而至,把车上的军官打得脑袋飞了,当场毙命。

郭忠田抓起胸前的铜哨,猛然吹出一声长长的号角。藏在巨石旁边的两排士兵,火力全开,轻重机枪和步枪齐齐开火,攻势猛烈得像狂风暴雨一般。这一下子,敌人遭遇突袭,损失惨重,汽车也全都停在那儿不动了。幸存的美军惊慌失措,赶紧冲到路边的沟里逃命去了。

这会儿,郭忠田再吩咐5班从右翼冲过去,敌人三面都遭到袭击,全都扛不住,全被打败了。4班也赶紧冲到汽车那,把好多枪支弹药拿了起来,还捡了不少面包和罐头。刚一回到阵地,后面又传来隆隆的炮声,不用看,郭忠田就清楚,那是敌人的坦克来了。

战士们士气高涨地喊:“打吧排长,敌人好多坦克呢!”要是让那些坦克溜了,那可是尖刀排的丢脸事儿。大家都把手榴弹绑好,准备拼死一搏。

战士们勇敢冲锋是挺好的,但是二排为了争时间,手里根本就没反坦克的武器,光靠机枪和手榴弹,怎么能裂开坦克的铁壳呀?再说了,就算他们打出了几辆敌人坦克的破绽,这50多辆坦克一起开火,全排还能扛得住吗?

作为指挥官,郭忠田心里明白,二排的关键任务不是跟敌人死打硬拼,而是挡住敌军的大部队,给团里的主力争取时间,最终把敌人逼进包围圈,把他们消灭在圈里。

眼看着那些跃跃欲试的士兵,郭忠田干脆果断地下达指令:“谁都别开火,把敌人的坦克都让过去!”

听到这个指示,张祥忠也急了:“上头让我们死死盯住龙源,不让一个敌人跑掉,要是放坦克过去,咱们怎么向师部交代呀?”

郭忠田沉着地说:“我是排长,出了差错我担这个责任!”

战士们紧盯着坦克群过去,只过没多久,由美军开的运兵车、弹药车、炮车组成的车队就像串串珠似的朝那个小山包冲了过去,一眼看不到尽头。这个时候,战士们再也不抱怨排长了,都是瞪大了眼睛,心里想:“这得多少战功啊!”

郭忠田一声令下:“给我狠狠地打!”战士们毫不手软,火力全开,直瞄目标猛轰过去。

敌军前头几辆运兵车和弹药车瞬间被击爆,那炮弹的冲击波一席卷,把周围的美军士兵都震死了。见到伏击的情况,一名指挥官赶忙召集了二百多名士兵驰援过去。

那名指挥官气势汹汹地带领美军向前冲,郭忠田一声令下:“祥忠,给他解决了。”

张祥忠举起枪,嘴里喊着“我叫你牛X”,一枪打死了那名军官,美军士兵找不到藏身之处,接连被志愿军击倒了几十个。

后面的坦克指挥官一看形势不妙,当即调动了三辆坦克冲了过去,其中一辆坦克里的指挥官刚探出身准备挂旗发号施令,就被张祥忠一枪干掉了。

后头的敌军看攻不下来,干脆都不敢再前进,直接叫飞机来帮忙。十多分钟后,三十架飞机赶到战场,朝着主峰葛岘岭连续轰炸,伪装工事全都给炸平了。美军飞行员在战场上兜了一圈,嘿嘿哈嘿地吹着口哨,就腾空飞走了。

郭忠田那独特的战术视角和智谋,使得小山包的核心阵地坚如磐石。面对飞机的轰炸,好像看了一场盛大的焰火表演,整个排别说伤亡,连一个人都没少。

轰炸一结束,美军心想着这回总算可以过去吧,于是又调动几百人冲上去。刚到拐弯那儿,就迎头射来了像雨点一样的子弹,美军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大概半个小时过去,美军觉得这样下去可不行,立马把之前逃掉的坦克又叫了回来,还派飞机进行了第二轮轰炸。虽然美军动作挺频繁的,但是那宽广的地形优势,倒是为我方建立了两层完美的防御墙。

当敌人坦克把拐弯处的废旧汽车推倒在一旁,准备冲出包围圈时,战士们就纷纷扔出集束手榴弹。在关键时刻,神枪手张祥忠再次展现神威,一枪击爆了敌人的弹药车,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让敌人吓得又掉头往回跑。

就这么一来,敌我双方不断展开攻防战。郭忠田一边保持冷静指挥,战斗休息时,还叮嘱战士们继续在主峰修建假工事,迷惑敌人。敌人的飞机像装饰一样,在葛岘岭上下飞来飞去进行轰炸,可就是动不了那两排哩分毫。

整整一天的激战之后,敌人在二排面前扔下了几百具尸体,不管他们用了什么招数,就是攻不破二排的防线。二排也牢牢把万余敌兵堵在山包下面,死死不让过去。

到了下午5点钟,337团的主力赶到了,开始修筑坚不可摧的防线,龙源里公路两边的高地都站满了337团的官兵。美军意识到这是最后的机会,歇斯底里地叫喊着请求飞机支援。

让人觉得有点不解,美军的飞行员也挺奇怪的,志愿军的阵地都炸掉两次了,怎么还会有那么猛的火力反击呢?

这回美军飞机连续作战了一个多小时,天都黑下来啦,公路上的美军更是拼尽了全力,组织了几十次攻势,表现得挺厉害的,但都白搭啊。郭忠田那排占据的地形实在是太险要,简直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七点钟过后,美军心里已经有数了,他们清楚突不出去啦。中国军队把他们死死围在了龙源里以北那个狭窄的小地方,败局是挡不住了……

在龙源里阻击阵地的正前头,是美军第2师,那可是老牌欧战中的主力师,也是这次战役中伤亡最狠的美军部队,龙源里变成了美2师的“死路”。

战后志司向军委汇报的战果里显示,光美军第2师就歼灭了超过7000名敌人,这成绩挺亮眼。据日本方面统计,美军第2师的损失大概在80%左右,伤亡人数达1.2万人,美军自己也承认,第2师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咱们英勇的2排官兵也干出了不小的事儿,硬是挡住了试图逃跑的美军整整一天,挺过了美军飞机三轮的轰炸,还经得起50多辆坦克和火炮轮番的攻击,把上万名敌军朝南逃跑的路堵死了。

全排只用了1305发子弹,14颗手榴弹,战绩却格外出色,缴获与摧毁美军的火炮6门、汽车58辆;排里共31个人,没有一人受伤,阵地前面堆满了215具美军的尸体,这还没有包括被击伤或被美军拖走的士兵。

战损比例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0:215,这绝对成为美军难以忍受的耻辱。

郭忠田还向连长检讨自己不足之处:“一是让敌人的坦克跑掉了,二是没有抓到一个俘虏。”连长则表扬郭忠田既勇敢又有策略,认为放走坦克是正确决定,没有抓到俘虏也算不上失误,你们都立了奇功。

战事结束后,郭忠田获得特等功,志愿军总部还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另外,他所在的第二排被评为“郭忠田英雄排”。第四次战役一结束,他所在的连队也被授予“二级英雄连”的荣誉,同时还得到一面“屡战屡胜”的奖旗。

1951年6月,郭忠田被送往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和平联欢节,之后从柏林返回国内,又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两周年的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会后,他跟随英模报告团到全国各地做巡回报告。

抗美援朝打完后,郭忠田跟部队一块返回东北驻守,后来升到了某部副师长的职位。1993年2月8日,他因为身体出了点毛病去世,享年67岁,完结了他那辉煌的一生!

借此文章向郭忠田表达敬意!向那英勇无畏、无视一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以最崇高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