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佩拉的尴尬回归:申京场均21+10,这2150万只是“情怀税”?
哥们儿,咱今天唠点刺激的。
你先品品这组数据:场均21分、10篮板外加7助攻。
这是谁?
火箭队中锋。
等等,先别喊卡佩拉,这名头,暂时还落不到他头上。
这是咱们的土耳其小胖——申京,在欧锦赛上打出来的数据。
就这么说吧,当申京在欧洲赛场上跟开了天眼似的,把一帮NBA成名内线折腾得够呛时,我估摸着远在休斯顿刚签完字的卡佩拉,后背得有点发凉。
这事儿透着一股子黑色幽默。
卡佩拉那边,刚上演一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温情戏码,揣着3年2150万美金的合同,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媒体通稿都准备好了,什么“饼皇回归”、“再续前缘”,结果申京“咣当”一下,直接把这温情脉脉的滤镜给砸了个稀碎。
他在欧洲那几场球,打得那叫一个横,特别是对着约老师的塞尔维亚,三分线外7投4中,活脱脱一个会使外家功夫的张三丰,你根本不知道他下一招要掏什么。
这下好了,火箭球迷幸福的烦恼来了,可卡佩拉的烦恼,估计就没那么幸福了。
他这次回来,图啥?
情怀?
那玩意儿在NBA的商业逻辑里,有时候跟一张用过的餐巾纸没啥区别。
他以为自己回的是当年那个只需要他玩命起跳,哈登就能把球喂到嘴边的家。
可他推开门一看,家还是那个家,厨子却换了。
不但换了,新来的这位叫申京的厨子,不仅会自己做饼,还会颠勺、雕花、玩摆盘,甚至能端着锅给全队上菜。
这就尴尬了。
你一个只能吃“饼”的,怎么跟一个全能的“米其林大厨”争?
更要命的是,火箭的后厨里还不止申京一个厨子。
旁边还站着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壮汉,史蒂VEN·亚当斯。
这位爷,看着像个莽夫,实则是个精细人。
他那身板,往内线一杵,就是一堵墙;那掩护,做得跟教科书似的,结结实实。
主教练乌度卡是干嘛出身的?
防守!
他能不喜欢亚当斯这种蓝领界的劳斯莱斯?
你算算这道题。
申京是未来,是战术核心,时间管够。
亚当斯是即战力,是防守基石,轮换里也少不了他。
那卡佩拉呢?
他能从这俩人嘴里抢下多少出场时间?
总不能真指望火箭队场场玩复古的“双塔奇兵”吧?
在现在这个恨不得五个投手站场上的小球时代,摆两个不怎么投三分的大个子,那不是给对手送分题吗?
所以啊,这3年2150万的合同,越看越像是一份“体面”的分手费,或者说,是一张包装精美的交易凭证。
火箭总经理斯通那小算盘,估计打得噼里啪啦响。
卡佩拉这合同,不大不小,年限不长,简直是为赛季中期的交易量身定做的。
到时候哪支争冠球队内线伤了个主力,急需一个能护筐能吃饼的即战力,斯通一个电话过去,用卡佩拉换个未来的首轮签,这笔买卖,简直不要太香。
这剧情,在NBA历史上,一遍又一遍地上演。
想当年“风城玫瑰”德里克·罗斯,受了大伤后,不也得放下MVP的身段,去接受一份底薪,去扮演一个角色球员吗?
没人能永远站在时代的浪尖上。
卡佩拉的悲哀在于,他没病没灾,正值当打之年,却可能因为技术的“版本落后”,被自己梦开始的地方,当成了一个过渡期的备胎。
他选择回来,或许是一场豪赌,赌的是自己的油箱里还有油,赌的是球队还念着旧情。
只可惜,他可能高估了情怀的分量,也低估了后浪的凶猛。
当一个更年轻、更便宜、技术更全面的替代者出现时,商业联盟的残酷性,就会撕下所有温情脉脉的面纱。
所以,这事儿吧,咱们也别光笑话卡佩拉。
他只是这残酷游戏里的一个缩影。
对火箭来说,这是幸福的烦恼;但对卡佩拉个人而言,这趟“回家”的路,可能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
未来的三个赛季,他或许会成为更衣室里受人尊敬的老将,或许会在某笔交易中成为改变联盟格局的那个“他”,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个在休斯顿夜空下予取予求的“饼皇”,大概是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