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烂尾舰”为何成中国海军崛起起点?辽宁舰的涅槃之路
在中国海军“三航母时代”的辉煌图景中,辽宁舰始终占据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中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更是一个民族跨越百年、逐梦深蓝的起点。
而这艘“国之重器”的前身,是来自于苏联时期的一艘未完工的“烂尾舰”——“瓦良格” 号。它的命运转折,藏着一段跨越国界、历经艰险的传奇故事。
20世纪80年代,正值美苏冷战的关键时期,双方在军事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海权的争夺成为重要一环。
1983年,苏联为了在海上与美国抗衡,决定建造两艘第三代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而瓦良格号是其中的二号舰。
最初它被命名为“里加号”,后改名为“瓦良格号”,以纪念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沉没的同名巡洋舰,寄托着苏联海军的曾经的荣耀与称霸海洋的雄心。
1985年12月6日,瓦良格号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正式开工建造,其设计规格堪称当时常规动力航母的佼佼者:舰体全长306.4米,宽74.4米,吃水深度10米,满载排水量达6.7万吨,能搭载50架战机和直升机。
若完工,将成为苏联海军海上打击编队的核心力量。
然而,1991年,苏联轰然解体,此时的瓦良格号建造进度仅完成67.3%,乌克兰继承了这艘舰艇,却无力继续建造。
这艘未完工的航母,静静地躺在黑海造船厂,任由风雨侵蚀,整个船体锈迹斑斑,当时的乌克兰政府连基本生活都困难,更无法投入巨资完成这艘航母。
中国对瓦良格号的关注早在1992年就开始了。当时中国派出了调查小组考察了这艘船,认为船体还算完好,具备潜力。
但由于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并未马上做出购买决定。
1995年,时任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访问中国,随行乌克兰副总理基纳赫主动提及瓦良格号的处置困境。
经过乌克兰政府的测算,瓦良格号解体需花费2.5亿美元,但解体后的废钢只能卖500万美元,于是乌克兰希望能把该舰卖给中国。
时任中国海军副司令员贺鹏飞,深知航母对中国海军现代化的战略意义,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瓦良格号带来的机遇,积极倡导购买这艘航母,为中国海军事业铺路。
1997年,乌克兰公开表示要出售“瓦良格”号,中国看到了实现航母梦想的契机。
然而,直接以官方名义购买,极可能遇诸多阻碍和国际舆论的压力。经过反复斟酌,一个 “迂回策略” 逐渐成型:委托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以商业开发的名义参与竞购。
肩负这一特殊使命的,是创律公司董事会主席徐增平。出发赴乌克兰前,贺鹏飞特意从北京飞往香港与他会面,两人虽初次相见,却因“为国家争取一艘航母”的共同目标一拍即合。
徐增平后来回忆:“贺司令的一句话让我下定决心:‘这不仅是一艘船,更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第一步。’”
1998年2月,徐增平来到乌克兰,声称要将“瓦良格”号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包括舞厅、旅馆和博彩设施等,日后将其停泊在澳门附近海域运营。
这一方案巧妙避开了 “军事用途” 的敏感点,迅速获得乌方初步认可。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初步定价在1800万美元,乌方明确不负责瓦良格号出港后的任何事情。
可当徐增平提出需要航空母舰的设计图纸用于改造成旅游设施时,乌方代表先是不同意,后提出加价200万美元。徐增平毫不犹豫地答应:“2000 万我们认,但图纸一张都不能少!”
就在双方准备签署协议、徐增平即将付款时,美国人知道了此事,怀疑徐增平的动机不纯,要求乌克兰必须通过正常途径,公开拍卖处置瓦良格号。
乌克兰迫于美国压力,作废了此前的谈判,在基辅市佳士得拍卖行举行拍卖。
拍卖当天,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的公司相继举牌:美国公司叫价1400万美元,澳大利亚跟进,韩国喊出1500万美元,日本加到1700万美元,韩国再次加价至1800万美元。
这时,徐增平举牌叫了2000万美元。主拍人连叫三声,全场无人再应价,拍卖槌落下,拍卖成功。
1998年4月,澳门创公司最终以2000万美元成功买下瓦良格号,同时还有30 多万张,近20吨重的设计图纸。
拍卖成功的当晚,这些图纸整整装满了8辆大卡车,直奔基辅机场,连夜运回国内。.
后经过仔细查对,发现部分关键图纸缺失,,徐增平再赴乌克兰,将黑海造船厂工艺室保存的另一套完整的图纸拿了回来。
这些图纸,为后来中国改造瓦良格号、自主研发航母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买下瓦良格号只是第一步,将这个“无动力空壳”从黑海运回中国,才是真正的 “万里长征”。
1999年7月,创律公司雇佣的拖船拖着瓦良格号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穿越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这条水道狭窄曲折,两岸遍布城市建筑,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理由是瓦良格号船体过大,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会撞上伊斯坦布尔大桥,阻塞海峡。
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飘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中国方面为此与土耳其方面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谈判。
期间,创律公司每天向拖船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必须向乌克兰港口当局支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土耳其甚至曾索要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
最终还是靠中国外交部出面,通过一系列务实合作打破僵局:中国开放对土耳其的旅游市场,承诺为土耳其提供3.6亿美元经济援助,同时针对海峡通航安全提出详细保障方案。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终于做出决议,同意 “瓦良格” 号通过海峡。
2001年11月1日,土耳其从凌晨起关闭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上午8时,晨雾散尽,这个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难、消防船的护航下,缓缓进入这条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并于当天傍晚安全驶出海峡,进入地中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连接拖船与航母的拖缆被狂风相继扯断,失去控制的瓦良格号像脱缰的野马,在海上横冲直撞,径直漂向埃维亚岛,最危险时距离岸边仅80公里。
希腊救援部门紧急介入,一架救援直升机冒着风暴在航母甲板着陆,将7名船员(3 名俄罗斯人、3 名乌克兰人、1 名菲律宾人)安全转移。经过救援人员数十小时的奋战,3 艘拖船与 1 艘希腊船只终于重新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号,化解了这场 “海上惊魂”。
此后,瓦良格号绕开不允许其通行的苏伊士运河,穿直布罗陀海峡、越大西洋、过好望角、经印度洋与马六甲海峡,于2002年2月20日驶入中国领海。
2002年3月3日,历经123天、航程15200 海里的瓦良格号,终于抵达大连港,安全靠泊在大连港内港西区4号散货码头。
从1998年决定购买到2002年正式抵华,这艘航母的“回家之路” 整整走了四年;而包括舰体购买、图纸获取、托运费用、谈判成本在内的总投入,累计达1.2亿美元。
当中国专家组登舰检测时,惊喜的发现:尽管舰体外部锈迹斑斑,但内部骨架与钢材状态极佳,苏联当年使用的高强度军舰钢材,不仅展现出超凡的耐腐蚀性,甚至在闲置十余年后仍保持接近零磁性,这是军舰防御磁感应水雷的重要特性。
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号被拖入大连造船厂的干船坞,全面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经过整整十年的努力,这艘苏联“烂尾舰”逐渐变成了“辽宁舰”。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正式加入中国海军序列。
当辽宁舰正式交付中国海军时的那一刻,所有的艰辛与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如今,中国海军已从"辽宁舰”起步,先后迎来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和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正式迈入 “三航母时代”。
而这一切,都要从那个锈迹斑斑的苏联 “烂尾舰”回国谈起。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森林的颜色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