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的动作愈发频繁。从钢铁铝材到电动汽车,从半导体芯片到医疗器械,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和"不公平贸易"为由,对全球多国加征惩罚性关税。

表面上看,这些措施确实为美国财政带来了可观的收入——2025年仅上半年关税收入就突破1500亿美元,平均有效关税税率飙升至18.6%,创下1933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然而,在这看似"胜利"的表象之下,美国经济正经历着更深层次的失衡。

美元指数自年初以来已下跌近10%,创下50年来最大的年中跌幅。这一现象与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密切相关。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资本净流入同比减少20%,其中两个月甚至出现净流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4月3日美国宣布加征"对等"关税当天,美元指数单日暴跌1.6%,创2022年以来最大跌幅。

这种资金外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欧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对美元升值幅度显著高于日元、加元和英镑,反映出国际资本更青睐欧洲市场。RBC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和先锋集团等机构已明确判断美元进入下行周期。究其原因,美国《税收支出法案》第899条对外国投资者施加的歧视性税率政策难辞其咎——该条款将外国投资收益税率最高提升20%,严重削弱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更具警示意义的是,美元与美股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同步下跌。自1973年以来,两者在三个月内同步跌幅超过7%的情况屈指可数,而2025年正在上演这种异常现象。传统金融理论认为,美元与美股应呈现负相关关系(平均相关系数-0.3),但关税政策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律。5月"对等"关税宣布当日,美股三大指数暴跌约6%,创五年最大单日跌幅。道琼斯指数这一制造业"晴雨表"从波动最稳定变为跌幅最大,与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的数据相互印证。Econofact研究显示,21世纪以来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美元走弱仅发生过两次:2017年特朗普上任和2025年关税风暴。CoreData调查显示,管理5万亿美元的机构顾问正在削减美元资产配置,这种资本市场双杀局面暴露出美国"制造业回流"战略的内在矛盾。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避险资产,美国国债市场正在发出强烈预警信号。今年已出现12次收益率曲线倒挂(10年期与3个月国债利差为负),这种频率在本世纪实属罕见。2月关税威胁升级后,倒挂现象持续加剧,反映出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深度疑虑。趋势型对冲基金因此遭受重创。英仕曼集团旗舰基金上半年下跌7.8%,整个趋势跟随板块平均跌幅达9.6%,可能创1998年以来最差表现。虽然美国商务部长宣称关税收入能弥补财政赤字,但数字揭示残酷现实:即便将月均296亿美元关税收入持续十年,也仅能覆盖"大而美法案"新增赤字(3.55万亿美元),相较22.7万亿美元的十年累计联邦赤字缺口可谓杯水车薪。当前美国预算赤字已达GDP的6.5%,处于非衰退时期的历史高位,这种财政失衡正在推高长期利率,形成压制经济增长的恶性循环。#揭示美元50年来最大年中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