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拒绝中国邀请,先访日本,再转美国
前两天,韩国的新总统李在明,行程安排一下子成了全网热搜。中国给出官方邀请,九三阅兵,外交渠道发函。韩国那边,文件收到,沉默十天,一句“不来”把球踢回去。理由写得清清楚楚:不能让首访看起来“偏向中国”,影响跟美国的关系。话音刚落,大家伙还在猜,是不是得先去美国?李在明那边宣布,8月23到24,先去日本,再转头飞美国。去中国的行程?一句都没提。
本来中韩,一直走得不算远,也不算近。李在明竞选那会儿说得特别圆滑:不用选边,中美之间,他走文在寅那套平衡路线。文总统当年主打的就是缓和朝韩、两边都能谈;李在明也走这风格。一上任,现实先给来一锤。美国,盯紧韩国就不放手。特朗普那一波,驻韩美军加钱,芯片、稀土、钢铁……哪一样不逼?韩国高层其实心里都明白这一套。
说白了,哪怕总统猛放烟雾弹,最后还是跑不了美国这条线。韩国外交部长赵显哲,最近开会开到哪都把中国点名成“竞对”,半岛安全上老说中国有“干扰”。这些话不需要总统亲口说,外长一出口,那就是整个官僚系统的定调。风向都摆明在这儿,韩国自己都不绕弯儿了。
中国这边的邀请,可不是小场合。九三阅兵,全国、全世界都看的大场子,国家元首、政府高官请帖一发,放在过去哪怕只是五年前,韩国来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现在倒好,收到邀请信,一放就是十天。最后出来的回复,理由就俩字:不去。怕给外界看成“选边站稳了”,怕美国不满意。结果行程一公开,先日本,再美国,中国根本不在考虑范围。这理由,搁社交平台一看,全网网友都不买账。
明明说怕倾向性,结果一步步动作全冲着美国、日本去了,中国只能看热闹。李在明不是不回应中国,是没法回应。空间根本没有,台面上这些事,早就被各种压力一起锁死。
经济,韩国自己掂量得清,做不到完全脱开中国,做不到不看美国脸色。中美是韩国出口的头两号大市场。可最近数据一拉表,韩国对中国出口涨不动,还掉了4.3个点,行业链还变了。经济合作绑得是很紧,但这种“紧”已经松开一半。
安全?朝鲜头两个月又是一通导弹操作,韩国根本没缓和空间可选。李在明曾放风说搞缓和,朝鲜那边直接把门关死。朝中社甚至给话明了,韩国的方案根本看都不看。李在明的对朝姿态,没得玩。
美韩联合军演还在排队,2025年的“乙支自由护盾”,计划表都写好了。韩国战略没得选,必须配合美国。什么不选边的说法,在华盛顿和军事圈里一句用都没有。
再说“先访日”的事。一连串韩国总统,几乎清一色首访美国,朴槿惠、文在寅、尹锡悦,都没例外。李在明偏不,他要从日本起步。这看着像啥?其实还是不想让“拒绝中国”变成舆论爆点。中国依然是韩国制造业、贸易大靠山。朝核、地区安全、经贸合作全脱不开。要真刚到底,直接首访美国,那韩国外交就彻底交卷了。李在明没这么“硬核”,他绕了个弯,先去日本,虚晃一枪。
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副外交太极,韩国已经退无可退。日本跟韩国,历史恩怨一大堆,几年前钢铁关税还打到WTO,赔偿案闹上联合国。尹锡悦上台以后才缓过来。李在明继续推进,就是照着美日这套三角打配合。美国看的就是这么个局,韩国没一丝一毫空间。“先访日”,其实还是向美国递交投名状,“我们在你的大棋盘上没掉链子”。
总有声音在网上刷,说李在明没尹锡悦那么一根筋,能调和中韩、能和中国谈合作。现实一点点往前推,韩国总统个人想法,不管多么“带感”,都摆不脱美国基本盘。谁敢跳出美国光圈,一堆压力、一个电话就能拍回来。芯片四方联盟、印太战略、经济战线、技术路线,哪个不是冲着中国来的?李在明压根没有“自选动作”。韩国舆论风口,政治、经济、学界,亲美大合唱。脱美?离场券都没有。
关键还在于,韩国整套国防科技、能源、金融纽带,彻头彻尾锁死在美国主导的体系。独立外交?没人信。牵扯东西太多,李在明也就只能做做表面文章,打点擦边球。对美国、日本让利,让中国不难堪,底牌就这么多。平衡术,不过是自我安慰。格局早定,空间一点点往小里压。
中国国内对韩国的互信,早就见底。战略大棋盘一摆,对手配合一次失败,信任就少一分。中韩议题,每一年韩国都在边缘,声音越来越虚。说到底,李在明本来还想模糊处理,外交顺序一曝光,全都摊到桌面。他想继续玩“平衡”,可现实已经替他选路了。
表面看,是在“演戏给中国看”。其实台下看的人都明白,戏是为了给美国看,台词早已写定。再高明也跳不出既定格局,不是韩国不想,而是“能不能”都不归自己管了。想下车?来不及。车门焊死,钥匙根本不在韩国手里。
这一波操作,看清了吧,跟中国的“缓和”,故事讲不下去了。只剩“观众”各自找座。韩国后面的外交空间,怕是也只剩“怎么保证自己边缘不掉下去”这点余地。中韩互信翻篇,李在明牌已经出完。
以上内容为原创分析,据新闻参考全网相关资料。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