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集体变脸,以色列暴怒,英国这一枪打得响!
英国人把桌子给掀了,一点儿征兆都没有。九月二十一号,首相斯塔默在社交媒体上扔了个炸雷,说为了“重燃巴以和平的希望”,英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消息还没捂热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两个铁哥们儿就火速跟上,那架势,生怕自己掉队了。
这一下,欧洲大陆也彻底坐不住了。法国、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抢着往那个已经有145个成员国的“承认俱乐部”里挤。葡萄牙外长更是连夜表态,说这是他们外交的“根本路线”。这哪是各打各的,分明是一套组合拳,拳拳都砸在了以色列最疼的地方。
老赖发飙小弟跑路
以色列那边瞬间就炸了。总理内塔尼亚胡差不多是指着鼻子骂街,说这是“给恐怖主义发奖赏”,还咆哮着“不会有巴勒斯坦国,这地方是我们的!”他手下的外交部用词更狠,说这些国家干了“不道德、令人发指的丑事”。
光说不练哪儿行啊。以色列安全内阁反手就批准了在约旦河西岸扩建犹太定居点的计划。财政部长早就惦记着吞掉西岸那八成多的地,这下可算逮着借口了。国家安全部长更是疯了,直接叫嚣要“把巴勒斯坦当局彻底拆了”。
另一头,哈马斯可乐开了花。领导人哈马德立马站出来宣布,这波承认潮,就是“以色列十月七日行动结出的果子”。这话听着扎心,但好像也说到了点子上。
民意这把火谁都顶不住
西方世界怎么就突然集体调头了?答案,就写在加沙那片焦土上。新公布的数据简直让人发冷,有报告说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已经搞死了超过六十八万人。加沙卫生部门的数据也显示,冲突造成六万三千多人死亡,里头光孩子就超过一万八千。
约二十一万套房子被夷为平地,快二十八万个家庭没了家。百分之九十二的农田被毁,加沙快成了“全球最饿的地方”。联合国说得一针见血:以色列正在把饥饿当成武器,加沙的惨状是“一场挑战世界良知的道德危机”。
这股汹涌的民意,最终还是灌进了各国的议会。在英国,二百多名议员和三分之一的内阁成员联名,逼着首相斯塔默表态。在法国,这个欧洲犹太人和穆斯林最多的国家,国内矛盾激化,反犹事件蹭蹭往上涨。街头抗议真的起作用了,政客们没得选。
华盛顿的老鹰飞不动了
风暴的中心,是越来越孤单的美国和以色列。就在九月十二号,联合国大会用一百四十二票赞成、十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纽约宣言》。美国和以色列投的那两张反对票,显得又刺眼又无力。
华盛顿的特朗普政府显然急了眼。国务院发言人警告说,承认巴勒斯坦会让哈马斯“更受鼓舞”,这根本就是“奖励恐怖主义”。为了堵住这股浪潮,美国甚至在八月底,拒发签证给要去联合国开会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但这些小动作,根本拦不住盟友们的集体“跳车”。
这场集体倒戈,把欧美在中东利益上的分歧,扒得干干净净。欧洲急需一个稳定的中东来喘口气,而美国却好像想借着乱局,搞一个由美以主导的“新中东”。德国外长的话代表了欧洲的心声: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越来越是少数派”,现在必须开始承认巴勒斯坦了。
结语
承认巴勒斯坦国,并不会让加沙废墟上的枪声马上停下来。西岸被定居点切得七零八落的现实,也不会因为一纸文书就改变。巴勒斯坦内部的分裂,哈马斯和法塔赫的对立,都是建国路上躲不开的坎。
但英国开出的这一枪,就像一面巨大的照妖镜。它照出了殖民历史的旧账,照出了西方阵营的裂痕,也照出了以色列前所未有的恐慌。
下周,内塔尼亚胡就要站上联合国大会的演讲台了。他要面对的,是台下一百五十多个承认他对手是合法国家的代表。那个画面,恐怕会是他政治生涯里最尴尬的一幕。以色列真正怕的,不是那张纸,而是这背后代表的,西方世界可能发生的全面转向。一旦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真的来了,那才是末日。牌桌上的玩家,已经悄悄换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