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号的清晨,市场一向沉稳的水面出现了几道涟漪。某家银行的交易员在办公室连喝三杯美式咖啡,眉头还是拧得能夹断牙签。屏幕上闪烁着流动性压力的红色预警,行长办公室又加开了一盏灯,不为别的,央行MLF操作的窗口期到了。而他和所有人一样,只能盯着央行的指令,不带半秒走神。这天,央行扔进了一颗定心丸——6000亿元1年期MLF“加量续作”,对冲了即将到期的3000亿MLF,净投放3000亿,构成市场的主心骨。

很多人可能没太在意这一操作,看着新闻联播往下滑。但要是你是银行资金部的负责人,或者体内镶着几根债券神经,这就是典型的“如果我是当事人”时刻——你需要在国庆长假前让账户别断粮,所有头寸都得清清爽爽过节,不然节后回来就得在资金市场上扯着嗓门喊“要钱”。

事情的大致脉络不复杂:央行连续第7个月在MLF操作上“加量续作”,给9月底/10月初本就紧张的市场输入了稳定信号。表面看只是一组数据游戏,其实背后是风险对冲术和资金调度的硬核操作。同一天还做了4835亿的7天期逆回购,虽然据Wind显示当天到期4870亿,单就这块略有回笼,但MLF的净投放兜底,使整体流动性不至于轧苗助长。

你要指望能有“泼天的富贵”流入市场,那还是太乐观了。9月22-26日这一周,各路到期资金猛然飙升到2.1万多亿,僵尸都能被这流动性轰隆声吵醒。7天逆回购五天连发,MLF也在周四到期,对整个流动性格局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压力测试。央行的应对可谓手术级精准,既不让水漫大坝,也绝不让鱼虾干巴巴地搁浅。

常规看,如此复杂的操作背后无非托底市场、稳定预期。政府债券密集发行,商业银行需要源源不断的“子弹”支持企业和居民贷款。再加上,近期市场“反内卷”预期抬头,股市悄然走强,市场利率有了抬头的迹象。换句话说,如果不给市场加点“底气”,流动性一紧,大家的节奏都得乱套。

当然,我并不打算在这里唱赞歌。多年经验告诉我,货币操作这东西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下方全是暗流。比如,9月24号Shibor短期各品种齐刷刷上涨,隔夜利率1.434%,7天期冲到1.59%。这绝不是一群银行互掏家底图热闹,而是整个市场都跳着脚盯着流动性。要不是央行“稳住”,跨季的资金利率动静可要大得多,金融行业的失眠人数恐怕得翻倍。

说到14天期逆回购,央行这次搞了点小花样。9月19号突然重启,操作机制全盘对标MLF与买断式回购。业内朋友开玩笑说,“连逆回购都开始升级成美式了,央妈以后是不是要收‘服务费’了?”过去多是节前七天捣鼓一下,这次明显有点提前拿稳控方向盘的意思。14天招标方式调整后,资金到期不会扎堆,节前节后市场都能喘口气。

更值得玩味的是新机制。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号称“美式招标”,其实就是多档价格灵活供给,市场化出价。银行间流动性调节更精细,不至于搞“大水漫灌”,还顺带帮银行降了负债成本。作为曾经的债券小白鼠,深知银行那点净息差的命门,这点降成本就像给一锅快烧糊的粥添点水——压不住锅盖但又不能溢出来,全靠手上把控那点“度”。银行得利,企业贷款才能不掉链子,这一环环紧密相连,没啥天上掉馅饼的买卖,全靠“稳”,稳不过来谁都得挨骂。

说到底,MLF的连增和14天期逆回购的机制升级,都是应对跨季和大节前后流动性起伏的保险绳。说“放水”,其实更像是给原本会在沙漠蒸发掉的那壶水,加装了一个“定向滴灌器”——有选择、有节奏、有偏好地照料金融市场内的“作物”。

有人会说,这种操作是不是意味着后面经济就能高枕无忧?真要那么容易,我就去买彩票了。债市近期固然有了“宽货币”的积极信号,资金成本走低、情绪托底,但中长期还得盯着“十五五”规划和基建投资等大玩家的脸色。经济复苏要是假以时日,利率说不定还得弹上去。这个行业里没有一劳永逸的“爽文剧情”,顶多是防止悲剧连环集结。

再进一步推演,未来14天期逆回购大概率不止会在节假日前秀一把,很可能会变成长效工具。换句话说,临时抱佛脚变成每天做早操——能不能塑形,真不好说,但总比放任自流要靠谱。而且这些利率招标虽都走市场化,其实传递的方向信号有限,真正值得关注的,要看DR、CD这类银行间流动性指标的波动。指标才是货币松紧度的CT扫描,新闻只是“朋友圈通知”。

对于央行的这波操作,我个人比较认同“精准呵护”四个字。宏观环境说起来像庞大机器上的润滑油,只要不缺油,零部件就能不吱嘎。更没必要追求一夜暴富或者市场一片风平浪静,那都是故事会里的桥段。

现实世界的金融调控,说好听点是稳健中性的艺术,说难听点,是看着堰塞湖一点点放水,不让上游农田旱死,也不让下游城市被淹。偶尔操作失误,大家都得丢人现眼;做得稳妥,能争一时喘息。

最后,有人问,这种政策到位是不是就再也不用担心跨季资金荒了?我只能说,“永远不出事”,那是别人口中的神话,实际只有流动性紧张时,央行还愿意管这档子事,银行老板和债券韭菜们才能睡个好觉。

至于你说市场是不是就彻底稳了、经济是不是从此无忧,可能答案早藏在央行“数量充裕但不过头”的那点克制里。

真的,这年头你但凡稍微乐观一点,总有人提醒你“别太当真”。而流动性管理,看似无趣、枯燥、像给锅里加盐是否刚刚好,终究是掌控风险的手术刀。

等到下一个压力节点,看央行会不会把手脚再放得更大一点,或者把调控的尺度收得更紧?

你我不过都在市场这出悬疑剧里,边做边猜结局。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