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白送九州岛,中国为何不要,蒋介石究竟在怕什么
九州岛,一块几乎是白送的战利品,斯大林那边话都递过来了,意思是中国可以派兵去占领。这事儿放今天看,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可当年,蒋介石只是淡淡地摆了摆手,没要。
这决定,让很多人到现在都想不通。
时间倒回1945年9月2日,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的甲板上。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海腥味和钢铁的冰冷气息。日本外相重光葵,拖着那条在上海被炸伤的腿,一瘸一拐地走上甲板,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整个日本帝国的尊严上。他后来在日记里写,那天天气好得不像话,远处的富士山清晰可见。可他眼里,只有一片烧成白地的旷野和对面站着的麦克阿瑟。
那场面,与其说是投降,不如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展示”。几百架B-29轰炸机和上千架舰载机从头顶呼啸而过,那引擎的轰鸣声,是在告诉全世界,谁才是新的主人。
就在这种炫耀武力的背景下,一盘更大的棋局正在幕后悄悄展开。美国人最初确实有过一个分割占领日本的方案,大家都有份,跟分蛋糕似的。北海道给苏联,四国给中国,九州归英国,美国自己留着最富庶的本州。听起来很公平,但麦克阿瑟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可不想把日本变成第二个德国,天天跟苏联人扯皮。
斯大林的算盘打得更精。他给杜鲁门发了封密信,核心意思就两个:第一,千岛群岛我们苏联要定了,这事儿在雅尔塔就说好了。第二,北海道的北半部,也得由我们苏联来占领。为了让杜鲁门点头,他还特意加了一句,说当年日本可是在西伯利亚出过兵的,现在我们占领一块日本本土,苏联人民感情上才过得去。
杜鲁门的回信也很有意思,半推半就。千岛群岛可以给你,但北海道不行,日本本土必须由麦克阿瑟统一受降。
就在这个时候,斯大林抛出了一个看似对中国极其友好的提议:让中国军队进驻九州。这一招,说白了,就是想拉个垫背的。如果中国也参与占领日本本土,那他苏联再要求占领北海道,美国就不好意思吃独食了。
消息传到重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摆着的恐怕不是日本地图,而是中国自己的地图。地图上,东北的关外,林彪的部队正在快速集结;华北平原上,国共两党的军队犬牙交错,摩擦不断。他的精锐部队,要么在准备内战的前线,要么还在从西南大后方开拔的路上。
派兵占领九州?听起来是战胜国的无上荣光。可兵从哪儿来?拿什么去?用当时的话说,家里的锅都快被共产党端了,哪还有心思去邻居家摆桌吃饭?派一支杂牌军去,丢人现眼不说,万一在日本出点乱子,连收场的能力都没有。派精锐部队去,那等于是在自己的胸口上捅刀子,把后背毫无防备地亮给对手。
更深一层,蒋介石比谁都清楚,他能打赢抗战,坐上战胜国五常的席位,靠的是什么?是美国的援助。现在美国人的态度很明确,就是要独占日本,避免苏联插手。他如果在这个时侯接了斯大林递过来的橄榄枝,等于公开站在了美国的对立面。为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得罪最大的金主,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所以,那个“为了亚洲长远和平,不宜过分削弱日本”的官方说辞,听听就好。真正的决策逻辑,从来都藏在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那是一个烂摊子,一个需要投入大量金钱、物资和兵力去维持秩序的无底洞。蒋介石没有这个资本,更没有这个胆量。
历史的十字路口,有时候转弯不是因为看到了远方的风景,而是脚下就是万丈悬崖。那块送到嘴边的九州岛,对当时的蒋介石来说,不是肥肉,而是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