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主持召开安全会议时突然表态:如果美国采取对等措施,俄罗斯准备在2026年2月5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后,继续遵守该条约的限制一年时间。 这一提议打破了美俄军控谈判长达两年多的僵局。

普京明确表示:“我们对本国威慑力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我方并不希望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 ”他同时强调,完全放弃《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产生负面影响。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美俄之间目前仅存的双边核军控协议,于2010年签署,2011年2月5日正式生效。 该条约对两国可部署的战略核弹头数量及其运载工具设定了明确上限。 条约规定双方将各自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数量降至700枚、核弹头数量降至1550枚,并将用于发射核弹头的已部署和未部署发射工具数量降至800个。

2021年2月3日,俄美双方互换外交照会,完成延长条约有效期协议的相关内部程序,将条约有效期延长至2026年2月5日,内容保持不变。 但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年后,俄罗斯曾宣布暂停参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普京的提议包含了明确条件:俄罗斯是否继续遵守该条约的限制取决于“美国是否也这样做,并且不采取任何破坏或违反现有威慑能力平衡的行动”。 俄方将在这一年延期结束后,“基于对局势的仔细评估,明确决定是否继续坚持这些自愿自我限制”。

对于普京的提议,美国白宫迅速作出了回应。当地时间9月22日,白宫表示俄罗斯提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后一年内继续遵守相关规定“听起来很不错”。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知道相关提议,并希望对此发表公开评论。她还表示,特朗普称将亲自处理这一提议。

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就该条约表态。2025年7月25日,特朗普在启程出访英国前向媒体表示,他希望维持《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设定的美俄战略核武器部署上限,并强调“一旦取消核武限制,麻烦就大了”。 这是特朗普自2025年1月就任以来首次公开支持该条约。

美俄两国拥有全球绝大部分核武器。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俄美两国拥有全球89%的核弹头,其中俄罗斯现役4309枚,美国3700枚。 另有数据显示,美俄拥有全世界90%以上的核武器。

国际社会对《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即将到期的情况表示严重关切。2025年8月6日,欧盟安全和外交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发表书面声明,呼吁美俄重启核战略对话。 声明称:“不负责任的核言论、不透明的核武库扩张以及新势力谋求核能力等,已经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 ”

《原子科学家公报》今年年初将标志核风险的“末日时钟”向前拨快1秒,距离午夜仅剩89秒,这是该时钟设立以来最接近“全球灾难”的时刻。 专家机构对当前国际军控形势表示悲观,指出多个有核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核能力,且竞争对手之间缺乏互信。

波兰总统卡罗尔·纳夫罗茨基近期表示,波兰应当有机会在其领土上部署外国核武器,并推进本国核能发展,这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欧洲核对抗升级的担忧。

俄罗斯在宣布暂停参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后,实际上仍然维持着1550枚核弹头的部署上限,并未突破条约限制。 这种“战术对抗、战略克制”的逻辑,凸显出莫斯科对战略稳定的底线认知。

美国方面则表现出复杂的态度。特朗普虽然表态支持维持条约上限,但美国军方却在同步推进核武库现代化。美国空军副参谋长安德鲁·格巴拉甚至直言,已做好扩充核储备的准备。

普京在讲话中指出:“全球的战略稳定性正在持续下降。 苏美和俄美关于管控核导弹和战略防御武器的协议体系几乎逐渐被完全拆解。 ”他警告称,《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于2026年2月5日到期,这意味着最后一个直接限制核导弹潜力的国际协议很快就会失效。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司乐如表示:“当前国际军控形势不乐观,多个有核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核能力,且竞争对手之间缺乏互信。 ”该研究所报告指出,全球核武库正进入“扩张与现代化”新阶段,条约的存续对遏制这一趋势至关重要。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2025年6月曾表示,俄美对话尚未达到签署新协议的水平,但愿意在“美国改变敌对路线”的前提下恢复谈判。 这表明尽管双方存在分歧,但对话的大门并未完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