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勒比海南部的蔚蓝海面上,一支庞大的美国舰队正浩浩荡荡地向委内瑞拉海岸线逼近。其中包括能搭载F-35B隐形战机的两栖攻击舰、装备巡航导弹的驱逐舰,甚至还有一艘核潜艇。

面对这支实力悬殊的舰队,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公开讲话中严正指责:“这是试图用核潜艇来威胁我们,世界不应回到100年前的炮舰外交时代。”他进一步解释什么是炮舰外交——“就是把坚船利炮摆在你面前,让你要么投降,要么挨打”。但他坚定地表示:“我们绝对不可能被吓倒”。

局势升级

这场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特朗普在2025年8月以“打击拉美贩毒集团”为名,下令向委内瑞拉附近海域派遣军事力量。

据美国媒体报道,这次出动的包括“硫磺岛”号两栖攻击舰、“圣安东尼奥”号和“劳德代尔堡”号两栖船坞运输舰,以及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伯克级驱逐舰和核潜艇。这些舰艇共搭载约4500名军人,其中2200人是海军陆战队员。

到8月26日,美国继续向南加勒比海增派“伊利湖”号导弹巡洋舰和“纽波特纽斯”号攻击型核潜艇。这支舰队具备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两栖攻击舰可搭载F-35B隐形战机,巡洋舰、驱逐舰和核潜艇都能发射巡航导弹,足以掩护2200名海军陆战队执行登陆作战。

拉丁美洲的反对声浪

美国的军事行动不仅引起委内瑞拉的强烈反应,也引发了拉丁美洲国家的普遍担忧和反对。古巴外交部在8月28日发表声明,强烈反对美国在加勒比海的军事部署,指出这是以打击毒品贩运为借口强化在美洲的霸权干涉,严重威胁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主权与和平。

声明中还强调,美国指责委内瑞拉政府和总统与毒品走私组织有关是“毫无根据的谎言”。古巴方面还引用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发布的《2025年世界毒品报告》,指出美国才是全球大的毒品消费市场。

历史模式与真实动机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对委内瑞拉的行动延续了其长期以来的“门罗主义”政策。 哥伦比亚经济学家隆多尼奥直言,美国向委内瑞拉附近的加勒比海域派遣军舰是“门罗主义正在卷土重来的信号”。

他认为美国的目的是推翻委内瑞拉政府,实现政权更迭,真正的意图是掌控石油资源。委内瑞拉拥有全球最大的石油储量,总计3032亿桶,比沙特阿拉伯还多,同时掌控全球40%的重油资源。这些重油虽然是提炼成本较高的石油资源,但却是航空燃油和船舶燃料的重要原料。

让美国不安的是,马杜罗政府宣布石油贸易改用人民币结算,不再使用美元。这一举措直接挑战了石油美元体系,而美元霸权的基础正是全球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的机制。

可能的行动方案

有分析认为,美国可能会采取类似2017年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模式。当时特朗普上任初期,以“使用化学武器”为由,对叙利亚发动大规模空袭。

美军部署在地中海的舰群向叙利亚的空军基地发射了数十发“战斧”巡航导弹,导致叙利亚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叙利亚方面当时喊冤并要求国际调查,但美国基本上不予理睬。

美国司法部还将缉捕马杜罗的悬赏金翻倍至5000万美元,指控其与贩毒集团合作,向美国输入掺有芬太尼的毒品。这些指控为可能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借口和舆论准备。

国际社会的反应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副发言人丹妮拉·格罗斯表示,敦促美国和委内瑞拉缓和紧张局势,保持克制,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分歧。这是国际社会对局势关切的明确表态。

中国政法大学拉美中心主任潘灯分析认为,美国的行为本质是“门罗主义”的延续。他指出:“结合今年以来白宫对拉美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美国的地缘政治布局需求正在提升。

拉美被美国视为‘后院’。美国此次扬言对委内瑞拉进行军事部署,便是对‘后院’控制权的强化”。潘灯还认为,这些做法可能也是为了转移美国国内矛盾——“通过在外部制造紧张氛围,凝聚国内共识,缓解内部政治分歧与社会压力”。

军事对比与潜在后果

从军事实力对比来看,委内瑞拉虽然在拉美地区军事力量排名靠前,但与美国相比显然处于绝对劣势。为了应对可能的美军入侵,委内瑞拉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

十四万现役军人全部取消休假,二十万预备役紧急动员。甚至拿出了压箱底的俄制“堡垒”反舰导弹,这种导弹射程达200公里,能够对美军登陆部队构成威胁。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已经做出强硬回应,明确表示绝不允许美国军队进入墨西哥领土。巴西总统卢拉也发声谴责“某些富裕国家”以打击犯罪为借口侵犯他国主权。 这些表态显示拉美国家对外部干预的普遍反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