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中国电池巨头要跑港股了——欣旺达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高盛和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欣旺达1997年创立,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自称致力于提供“绿色且高效”的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按灼识咨询2024年出货量测算,公司在手机电池市场占比高达34.3%,在笔记本和平板电池市场约21.6%,合计出货量让它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厂商之一。与此同时,动力电池与储能系统业务也在快速扩大,已经跑进行业前列。

这些时间点传递两层信息:规模效应初步成型,增长重心正在从消费电子向动力电池与储能延伸。不过企业成长不只是数字堆高,治理和人才的“内功”同样重要。创始人王明旺2016年卸任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目前转而担任旗下核心公司欣旺达动力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接任的王威既是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又兼任总经理,长期在公司沉淀,并有清华高管研修背景。这样的换位,既保留了创始人的产业记忆,也把经营权交给更市场化的管理团队,是中国制造型龙头常走的一条路。

高管和董事会的构成也挺有看头。前CFO肖光昱任期至2023年9月,现任CFO刘杰2008年入职、从财务经理做起,后来到海外深造并于2018年获金融硕士学位;其他董事多数来自银行和券商,兼具金融与产业视角。监事会里有年轻面孔:罗阳2024年5月成为监事,2021年7月以投资者关系专员入职,如今才28岁。这显示公司在走向年轻化和市场化的人才梯队。

公司薪酬结构也透露治理偏好:年薪最高者不是董事长而是负责可持续发展的副总梁锐。梁锐2022、2023年税前报酬分别约302.1万和303.1万;王威同期约204万和261.7万。到2024年,王威的报酬跃升到约413.6万,梁锐约315.73万。梁锐2016年加入,曾在天津力神等机构任职,他在可持续发展与供应链管理上的经验,暗示公司把ESG和供应链当成战略级事项在经营。

给准备关注这次上市的投资者,留三点建议供参考:

建议一:盯住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研发投入比例、能量密度与安全性提升的节奏、以及客户集中度和议价能力,将决定长期毛利率能不能稳住。

建议二:关注动力电池与储能的资本开支节奏和毛利转化速度。从消费电子到动力端的转型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回报期和竞争格局要算明白,别被漂亮的出货量幻想冲昏头。

建议三:观察治理与人才体系的稳定性。创始人转岗、管理层市场化、监事年轻化都可能带来正向活力,但快速扩张时的管理、合规和供应链风险同样不可忽视。

如果欣旺达能在保住消费级电池规模优势的同时,抓住汽车电动化与电网侧储能的政策与市场窗口,它在全球锂电生态体系里的地位还有上升空间。港股上市会吸引更广泛的国际资金和估值标尺,但也意味着外界会更敏感地检验它的技术迭代、产能投放与可持续盈利能力。放在“性能、安全、成本”三维赛道里,欣旺达能把规模优势变成长期的技术与利润护城河吗?这个答案会在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和订单结构里慢慢揭晓,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