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 53岁官宣喜讯的王千源, 给内娱的“混子”演员们提了个醒
果然,法拉利老了还是法拉利,这句话放在王千源身上可是一点都没错。
15年前,王千源凭借《钢的琴》拿下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当时的他已经38岁了。
而现在的他呢,又凭借电影《漂白》入围了亚洲内容大赏最佳男配角。
当然,他得这个奖的同时,也让大家重新审视了内娱的“混子演员”们。
毕竟王千源的起点,可是低得不能再低了......
中戏“差生”
1992年,王千源考上中央戏剧学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他的入学经历堪称“阴差阳错”。
原本想当服装设计师的他,因为专业课不过关,被调剂到了表演系。
王千源后来还回忆道,“我那会儿在表演班就是个‘拖后腿’的。形体课不行,声乐课也不行,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
但是谁能想到,这个曾经的“差等生”,日后会成为中国影视圈的中坚力量?
在从中戏毕业之后,王千源被分配到北京儿童艺术剧院。
一个大男人,每天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在舞台上给孩子们扮演大树、太阳和小动物。
王千源后来调侃过当时的自己,“那会儿我同学都已经在影视剧里演男主角了,我还在演一棵树,不过那段时间让我明白了,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卤肉式”演员
慢慢的,王千源也开始接触影视剧了。
但是架不住他的角色清一色都是“跑龙套”:《浪漫的事》里演个捡破烂的;《空镜子》里客串个女性化的角色;《中国式结婚》里扮演个窝囊的丈夫......
虽然都是小角色,但是这些角色有个共同特点:戏份不多,但个个令人过目难忘。
有一次,王千源去剧组试镜,导演看着他直皱眉头:“你这长相,演正面人物不够英俊,演反派又不够狠辣,难办啊!”
这话搁一般演员身上,可能就受打击了。但王千源不一样,他心想:“正好,我就专攻那些‘不是人’的角色。”
而他所谓的“不是人”,指的就是那些游离于主流之外的边缘人物:绑匪、流氓、小偷、落魄工人......
终于苦尽甘来的是,《钢的琴》一出,震惊四座。
王千源饰演的陈桂林,为了让女儿学钢琴,用钢铁打造了一架“钢的琴”。
凭借这个角色,王千源一举拿下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那一年,他38岁。
“绑匪专业户”
如果说《钢的琴》让王千源获得了业内的认可,那么《解救吾先生》则让广大观众记住了他。
2015年,王千源在《解救吾先生》中饰演绑匪华子。这个角色凶残、狡诈、又带着点悲情色彩,是个极其复杂的反派。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王千源下了狠功夫。他七天不洗头,让头发油乎乎、乱糟糟;
他三天不喝水,让嘴唇干裂、眼神凶狠;他甚至用绳子把自己捆起来,体验被绑架的感觉。
电影中有个经典镜头:华子被执行死刑前,与母亲见最后一面。
王千源没有大哭大闹,而是通过微微颤抖的嘴角和泛红的眼眶,展现了一个恶魔临终前的人性微光。
果然,电影上映后,观众讨论最多的不是刘德华,而是王千源。
有人说:“看了王千源的表演,我居然对一个绑匪产生了同情心,太可怕了!”
就这样,从那个时候起,王千源多了个外号——“绑匪专业户”。
《解救吾先生》之后,王千源的演艺事业像是开了挂。《破·局》、《龙虾刑警》、《“大”人物》、《除暴》......
毫不夸张的说,一部接一部的作品,让王千源成了品质的保证。
有意思的是,王千源虽然演技精湛,却几乎不参加综艺节目,也很少接受采访。
观众除了在大银幕上,很少在其他地方看到他。
当然,王千源也解释说,“演员还是要保持一点神秘感,观众知道你越多,看你的戏就越容易出戏。”
亚洲内容大赏最佳男配角
而就在不久前,王千源又凭借着《漂白》,入围了亚洲内容大赏最佳男配角。
这次入围亚洲内容大赏最佳男配角,王千源可是实至名归。
再说了,亚洲内容大赏可不是什么野鸡奖项,那是实打实的国际奖。
所以,王千源能入围,不仅说明他的演技不仅国内认可,在国际上也能打。
更打脸的是,王千源演的还是里面的“男配角”。
没错,根本不是主角,是配角!但人家直接把配角演成了“最佳”。
这说明什么,恰恰说明戏的多少不重要,演技才是硬道理。
并且王千源在《漂白》里面的表现,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王千源饰演的邓立钢,以长头发、胡须、简约衬衫的“斯文败类”造型亮相,直接颠覆了大家心目中以往的“悍匪形象”。
不仅如此,要说最能表现演技的,那一定是随后对三名手下轮流说“我爱你”。
毫不夸张的说,王千源的这段演技,绝对能被纳入“国产反派教科书级表演”里面了吧。
所以现在再看王千源能入围,真是名副其实了。
内娱混子该醒醒了
当然,王千源的入围,也简直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那些“流水线演员”的脸上。
毕竟有些人演什么想什么,也有些人演什么都是一个样子。
半永久的妆容,没有变化的表情,眼泪是用眼药水挤出来的。
当然了,现在大家的口味也在变。以前可能还吃“颜值即正义”那一套。
但是现在呢?大家更看重基本功和作品。那些没演技的流量明星,迟早会被淘汰。
结语
总而言之,王千源这次入围亚洲内容大赏,给内娱圈提了个醒:演员的核心竞争力是演技,不是流量。
那些靠脸吃饭的“流水线演员”,是时候该练练真本事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颜值会过期,流量会消失,但好演技一直是演员的“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