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锁定目标,发射! 一枚霹雳-15导弹呼啸而出,精准命中那架连雷达都难以捕捉的隐身战机。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央视曝光的真实对抗演练。 最让人意外的是,完成这次击杀的并非我国最先进的歼-20,而是挂着“四代半”标签的歼-10C战机。

歼-10C能击落隐形战机,靠的不是单打独斗。 空警-500预警机在数百公里外就盯住了目标,精确报出方位和距离;僚机接力给导弹提供中继制导;最后霹雳-15自己“睁眼”完成绝杀。 这套“预警机发现—战机发射—导弹接力”的组合拳,把五代机的隐身优势撕开了一道口子。

现代空战早不是战斗机单挑的年代。空警-500预警机像空中指挥所,对隐形目标的探测距离突破180公里,让对手无处遁形。 歼-16D电子战机一开机,敌人的雷达屏幕就雪花一片。再加上反隐身地面雷达从不同角度扫描,多双“眼睛”盯死了隐形战机的每一个动作。

印巴边境那场空战,就是体系碾压的残酷教学。印度砸重金买了法国“阵风”战机,单机性能确实强。 可实战中,巴方预警机早早发现目标,歼-10CE编队共享数据链,霹雳-15导弹从200公里外直接点名,印军飞行员连敌机影子都没见到就栽了。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印度空军装备像“万国博览会”:法国阵风、俄罗斯苏-30、美国阿帕奇,凑在一起却互不兼容。 预警机数量少得可怜,地面雷达指挥慢半拍,打起仗来全靠飞行员自己判断。 霹雳-15导弹杀到时,印度战机连报警都没收到,硬生生被打成“瞎子”。

中国空军的作战链条已经打通筋骨。 空警-500和无侦-7无人机在前方盯梢,数据秒传到歼-16和轰-6K;电子战机干扰敌方通信;最后鹰击-12反舰导弹超音速扑向目标。 这套打法环环相扣,缺了哪一环都玩不转。

歼-10C对抗隐形战机的底气,背后是成百上千次的红旗军演。 飞行员年均飞行160小时,王牌部队超过200小时,是美军的两倍。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战机编队能完成跨区机动、导弹齐射这些高难度动作,靠的是肌肉记忆般的配合。

霹雳-15导弹能在国际市场爆火,凭的是实打实的战绩。 射程200公里,价格只有欧洲“流星”导弹的三分之一,抗干扰能力在印巴战场验过货。 马来西亚、伊朗十几个国家抢着下单,看重的就是中国军工的体系化解决方案——预警机、数据链、导弹打包带走,回国内直接组网作战。

隐形战机再先进,也架不住多双眼睛盯着。 中国空军这套打法,正在改写现代空战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