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总是比表面复杂,尤其牵涉到大国之间的军事合作。最近传出的消息让人不禁琢磨,美国去年掌握的情报显示,以色列自己的军事律师都曾示警: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严重依赖美国的武器,而现有证据恐怕足以让以色列被指控为战争罪。

这事本来在拜登政府内部还只算小范围流转,等到2024年12月国会简报会之前,才在官场里掀起更大波澜。

很多人关心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是否越过了法律红线。以色列一再强调他们打击的目标是藏在人群中的哈马斯武装分子,但外界质疑不断,担心以色列可能故意伤及无辜,甚至妨碍人道救援。以色列对此坚决否认,态度之强硬,仿佛任何质疑都是对他们生存权的轻视。

美国官员看到调查结果后直呼震惊,尤其是加沙平民死亡人数节节攀升,给美国政府带来了极大的道德和法律压力。按照国际法标准,军事行动必须避免不必要的附带损害,尤其是平民死伤。这些年类似的争议不少,比如以往美军在中东的空袭也曾被质疑过度使用武力。

路透社找的几位前美国官员没有透露那些让以色列律师担忧的具体案例,这使得整个事件多了一层迷雾。

加沙卫生部门报出的死亡数字高得吓人,超过六万八千名巴勒斯坦人丧生。以色列军方强调其中两万是哈马斯战斗人员。双方数据各执一词,但谁都无法否认平民的巨大伤亡和人道危机。

拜登政府最后几周,内部围绕这份情报展开了激烈争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甚至专门开会,官员和律师们讨论如何应对这些新调查结果。依据美国法律,只要认定以色列犯下战争罪,美国就得立刻停供武器、断绝情报往来。

更棘手的是,以色列的情报网络对美国在中东布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真要翻脸,影响之大绝非一纸声明所能解决。

据说,华盛顿内部的激烈分歧一直持续到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才算告一段落。不同部门的律师最后认定,现有证据还不足以证明以色列违反武装冲突法,美国继续提供支持不算违法。这种判断可谓两难:一方面美国自己没掌握铁证,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

其实,这种“证据不足”式的结论,在美国与盟友关系中并不新鲜。类似情况在美英联军伊拉克战争时也出现过,法律和政治的界限总是被不断拉扯。

有意思的是,拜登政府中有些官员私下并不认同官方立场,他们觉得美国没有对以色列的行为给出明确态度,反而成了默许。

甚至在美国掌握到以色列军方内部情报之前,国务院负责监控外国军事合规的律师就多次向国务卿布林肯表达担忧,认为以色列的行动可能已经踩线。可这些律师始终没敢说“以色列确实违法”,总是在“可能”“疑似”之间打转。

有人批评他们只是在为政治决定兜底,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拜登政府发布的一份报告也反映了这种模糊态度。报告里虽然提到以色列用美国武器“可能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但又用“战争迷雾”做挡箭牌,拒绝下定论。这让外界很难判断美国到底是真没看清,还是不愿意看清。

2024年11月,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前国防部长以及哈马斯高层发出逮捕令,指控他们涉嫌战争罪。哈马斯后来证实戴夫已被以色列杀害。以色列坚决不承认海牙法院的管辖权,也否认所有指控,哈马斯那边也不认账。

以色列军方声称已调查约两千起可能的不当行动,并表示尽力减少平民伤亡,比如提前警告、精确打击等措施。

这些国际法庭的动作,无疑让冲突的法律争议更为突出。美国政府在最后几周讨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如果以色列官员被国际法庭起诉,美国会不会被认成“帮凶”。公开场合美国一如既往为以色列辩护,但私下的分歧和焦虑却难以掩饰。

其实,美国历届政府面对盟友争议,都是一边顾及自身利益,一边权衡道德责任和国际形象,这次也没什么不同。

现在以色列正面临联合国国际法院的种族灭绝指控。以色列坚称目标只是哈马斯,而非普通加沙人,指责这种指控带有明显的政治成分。无论以色列怎么说,外界对他们军事行动的疑虑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消除。

美国若真要彻底撇清干系,既要有铁证,还得有放手盟友的决心,但眼下这两样都不容易落到实处。

这些年中东的乱局,总有种越理越乱的感觉。当事实、法律和政治纠缠在一起时,谁也不能轻易说出“真相”二字。或许,留个悬念才是这场游戏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