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场“清风行动”正在展开!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直指食品行业中那些让人胆战心惊的“科技狠活”,非法添加、滥用添加剂、虚假宣传,一个都别想跑!

说起食品添加剂,老百姓心里那根弦就绷得紧紧的。

倒不是一概反对,谁都知道酱油醋里有点添加剂是正常操作。

怕就怕那些黑心商家,挂羊头卖狗肉,非法添加,把添加剂当成万能药,什么都往里加,你说这谁受得了?

这回好了,国家出手了!

据官方数据,今年全国已经查办了超过范围、超过剂量使用添加剂的案件1.3万件,罚没金额超过9000万元,还有89件直接移送司法机关,这力度,杠杠的!

抽检合格率也在提升,虽然只有0.02个百分点,但也是进步啊,说明监管在发力。

监管的原则也很明确:非必要,不添加!

这话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当然,这不光是监管部门的事儿,也得靠企业自觉,少用点,用好点,标签标清楚点。

这回重点打击的对象,都是些“老熟人”: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膨松剂、护色剂、漂白剂……这些东西,用好了是食品工业的翅膀,用不好就是悬在老百姓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线上线下,全覆盖抽检,21类高风险食品重点盯防,还有那些打着“零添加”旗号虚假宣传的,一个也别想蒙混过关。

后续的措施更是让人放心,抽检力度只会加大,不合格的食品,该下架下架,该召回召回,该处罚处罚,涉嫌犯罪的,直接移送司法机关,绝不姑息!

想起小时候,吃的零食那叫一个简单,恨不得配料表上就写着“面粉、水、盐”三个字。

现在呢?

配料表比说明书还长,各种化学名词看得人眼花缭乱。

当然,时代在发展,食品工业也要进步,但进步的前提是安全,是诚信,是对消费者负责。

话说回来,这“科技狠活”也不是一无是处,有些添加剂确实能改善食品的口感、延长保质期,甚至提高营养价值。

就拿防腐剂来说,如果没有它,很多食品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就变质了,根本没法送到我们手里。

但是,任何东西都要有个度,过犹不及啊!

其实,要我说,食品安全这事儿,光靠监管还不够,还得靠全社会共同努力。

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学会看配料表,不贪图便宜,不轻信虚假宣传;企业要增强自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曝光行业乱象,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说到这儿,我想起前几天在菜市场买菜,碰到一个老奶奶,她拿着一瓶酱油,对着配料表看了又看,然后摇摇头说:“现在的东西啊,是越来越复杂了,还是以前的酱油味道好。” 听了这话,我心里五味杂陈。

食品安全,任重道远啊!

这次国家出手,能不能彻底整治好食品行业的乱象,还老百姓一个安全放心的餐桌?

拭目以待!

那么,你认为食品企业应该如何平衡生产效率和食品安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