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溯源: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项目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内镜专业委员会等。中国儿童气道异物呼吸介入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 (15):1121-1129.DOI:10.3760/cma.j.issn.2095-428X.2021.15.001.

2.Sánchez Gómez S,Andrés Martín A,Dueñas Parrilla J M,et al.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 in childhood.Study of 133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cta Otorrinolaringol Esp,1990,41(6):325-329.PMID:2076311.

3.The committee on accident and poison preven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Emergency treatment of the choking child【J】.Pediatrics,1985,76(2):323-325.

周日的杭州湖滨商圈人头攒动,两岁半的凯凯被街边坚果店飘出的香味勾得迈不开腿。他拽着妈妈的衣角蹦蹦跳跳,圆溜溜的眼睛盯着玻璃柜里五颜六色的坚果,嘴里不停喊着“要吃!要吃!”。店主热情地递来试吃盘,杏仁、核桃、腰果装得满满当当,妈妈拗不过孩子,剥了几颗递到他手里,便和爸爸一起挑选礼盒。

谁也没注意到,凯凯捧着坚果跑到店门口的台阶上,一边蹦跳一边往嘴里塞。突然,他的笑声戛然而止,身子猛地前倾,双手死死抠住喉咙,脸涨得像熟透的番茄,剧烈的呛咳声里夹杂着微弱的喘息。

“不好!卡到东西了!”爸爸一个箭步冲过去,妈妈也瞬间脸色惨白。慌乱中,爸爸抱起凯凯,照着电视剧里的样子用力拍打他的后背,一下比一下用力,可凯凯的咳嗽越来越弱,嘴唇开始发乌,眼神也渐渐涣散。

“别瞎拍了!赶紧送医院!”旁边卖奶茶的店主急得直跺脚,指着不远处的杭州市一医院喊道,“往那边跑,急诊就在一楼!”爸爸如梦初醒,抱着凯凯拔腿就跑,妈妈跟在后面一边哭一边打电话求助。深秋的风刮在脸上生疼,可两人丝毫未觉,只恨自己跑得不够快,怀里的凯凯已经开始抽搐,小小的身体烫得吓人。

“医生!医生!孩子卡到东西了!”急诊大厅的导诊台刚听到呼救,护士立刻推来平车,开通绿色通道。急诊内科医生周婷初步评估后,当即判断为“气管异物梗阻合并急性缺氧”,迅速呼叫耳鼻喉科、麻醉科紧急会诊。“孩子心率160次/分,血氧饱和度只有82%,已经出现呼吸衰竭征兆,必须立刻取出异物!”周婷一边给凯凯面罩吸氧,一边快速书写病历。

耳鼻喉科主任陈刚赶到时,凯凯已经陷入半昏迷状态。“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陈刚跪在平车上,双手环抱凯凯腹部快速向上冲击。三次冲击后,凯凯没有任何反应。“不行,异物可能卡在主支气管开口,已经与黏膜发生粘连,清醒状态下无法取出。”陈刚果断决定,“必须立刻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麻醉科准备!”

这个决定让在场所有人都捏了把汗。小儿气管异物手术本就是耳鼻喉科的高难度手术,两岁儿童的气管直径仅6-8毫米,相当于成人小指粗细,异物一旦滑落,可能瞬间堵塞气道导致猝死。麻醉科医生占宇峰赶到后,仔细查看了凯凯的生命体征:“自主呼吸微弱,缺氧时间超过20分钟,全麻风险极高。如果使用肌松药抑制呼吸,可能直接导致心跳骤停;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又要避免孩子术中躁动导致异物移位。”

在手术室的谈话间,占宇峰向凯凯父母详细说明风险:“根据《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发布的指南,小儿气管异物合并严重缺氧时,麻醉死亡率可达3%-5%。但现在不手术,孩子撑不过半小时。”妈妈早已泣不成声,爸爸颤抖着签下手术同意书:“医生,拜托你们了!”

麻醉开始后,占宇峰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表面麻醉”技术,精准控制药物剂量,既保证凯凯处于镇静状态,又保留了基本自主呼吸。监护仪上,血氧饱和度缓慢回升到90%。陈刚手持直径2.7毫米的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喉镜引导缓缓插入气管。屏幕上清晰显示,一颗完整的杏仁卡在左主支气管开口,周围黏膜已经充血水肿,部分区域出现糜烂。

“小心调整钳头角度,避免损伤黏膜!”陈刚聚精会神,通过活检钳缓慢夹取杏仁。就在异物即将脱离黏膜的瞬间,凯凯突然发生呛咳,杏仁一下滑向更深处。“不好!”占宇峰立刻加大氧流量,陈刚迅速调整支气管镜方向,在异物即将堵塞右主支气管的瞬间,精准钳住杏仁尾部。

当这颗带着血丝的杏仁被取出时,手术室里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监护仪上,凯凯的血氧饱和度瞬间回升到98%,心率也逐渐降至120次/分。术后苏醒室里,当凯凯微弱地喊出“妈妈”时,妈妈扑在床边放声大哭,爸爸则红着眼眶向医护人员深深鞠躬。

术后第二天,占宇峰来到病房查房,带来了一份《儿童气道异物预防与急救指南》。“每年我们医院要做近百例这样的手术,大部分都是3岁以下儿童。”他指着指南上的内容解释,“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发布的标准,两岁以下儿童严禁食用坚果、硬糖等圆形坚硬食物,这是气道异物的首要危险因素。”

占宇峰现场演示了正确的海姆立克急救法:“1岁以下婴儿用背部叩击法,一手托住胸部,头低脚高位,叩击两肩胛骨之间;1岁以上儿童用腹部冲击法,双手环抱腹部,快速向上冲击。像你们之前那样用力拍背,反而可能让异物卡得更紧。”他强调,异物梗阻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即使取出异物也可能留下脑损伤等后遗症。

凯凯出院那天,爸爸特意去文具店买了笔记本,把急救方法抄录下来贴在冰箱上。他在朋友圈里写下:“永远记得那个下午,是医生们从死神手里抢回了我的孩子。提醒所有家长,别让试吃盘变成‘夺命盘’,监护和急救知识,缺一不可。”

陈刚主任介绍,根据《中华儿科杂志》2024年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因气道异物就诊,其中3岁以下儿童占比高达72%。“这些意外大多可以预防,”他呼吁,“家长要做到‘三不原则’:不给低龄儿童吃高危食物,不让孩子边玩边吃,不将小物件放在孩子可触及的地方。同时掌握正确急救方法,才能为孩子筑牢安全防线。”

(注:本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内容,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