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控价服务商如何确认其价值
在品牌运营的赛道上,线上价格管控犹如一道重要的防线,直接关系到品牌的市场形象、渠道秩序与盈利空间。然而,品牌控价工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对过程的精细化要求更是极高,从数据监测、低价报表输出,到低价链接治理与数据分析报告生成,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不容有失。也正因为如此,品牌既需要经验丰富的治理专家把控节奏,更需要借助高效的技术手段实现快速查价。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越来越多品牌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与专业的第三方控价服务公司合作。那么,第三方控价服务商究竟该如何运作,才能充分彰显自身价值,成为品牌信赖的合作伙伴,吸引更多品牌前来合作呢?力维网络在与上百个知名品牌的合作实践中,总结出了第三方控价的关键功能,为行业提供了极具参考意义的方向。
技术层面:筑牢监测根基,提升控价广度与深度,对于品牌线上控价而言,控价范围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决定了渠道公平性与品牌对价格的掌控力。范围越广、深度越深,品牌才能更全面地掌握市场价格动态,及时纠正违规低价行为,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这就对第三方控价服务商的核心工具 —— 电商价格监测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首先,监测平台必须实现 “全场景覆盖”。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还应将监测范围延伸至 B2B 平台(如 1688)、外卖平台(如美团外卖、饿了么)以及到家平台(如京东到家、淘鲜达)等。随着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品牌商品的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拓展,许多低价违规行为可能隐藏在非传统电商平台中。若监测系统只能覆盖部分平台,就会形成 “监测盲区”,让违规低价行为有机可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品牌控价难题。
其次,监测数据必须聚焦 “到手价”。在电商促销活动频繁、优惠券与满减规则复杂的当下,商品的 “标价” 往往不能真实反映消费者的实际购买价格,而 “到手价” 才是消费者最终支付的金额,也是衡量是否存在低价违规的核心标准。只有以 “到手价” 作为监测依据,才能最广泛地捕捉全网店铺的低价行为,精准识别经销商或非授权店铺的违规操作。例如,某品牌商品标价 100 元,但店铺通过发放 30 元无门槛优惠券,实际到手价仅 70 元,若监测系统只关注标价,就会忽略这一违规低价情况。以 “到手价” 为监测核心,能够确保在最合理、公平的原则下,第一时间察觉低价异动,为后续的治理工作争取宝贵时间。
治理层面:丰富手段体系,实现精准高效治理,线上电商平台的知识产权维权规则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如果第三方控价服务商始终沿用陈旧的治理思路与单一的维权方式,面对不断变化的规则与复杂的低价链接场景,很容易陷入 “治理无效” 的困境。当一条低价链接难以通过常规方式下架,且没有其他备选治理手段时,服务商能治理的链接数量就会大幅受限,其控价价值也会随之大打折扣。
因此,优秀的第三方控价服务商必须具备 “持续创新” 的能力,不断钻研线上低价治理的新方法、新策略,构建丰富多样的治理手段体系。针对不同平台的规则特点、不同类型的低价链接(如非授权店铺销售、窜货商品低价、假货低价等),以及不同违规程度的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治理方案。例如,对于拥有明确知识产权(如商标权、著作权)的品牌商品,可优先采用知识产权投诉的方式,要求平台下架违规链接;对于无法通过知识产权投诉解决的窜货低价链接,可通过与平台沟通、提供经销商授权证明等方式,证明其违规性;对于情节严重的非授权店铺,还可联合品牌方采取法律途径维权。
更为关键的是,服务商应当为 “每条低价链接” 都量身定制治理方案。每条低价链接背后的违规原因、涉及的店铺类型、所在平台的规则要求都可能存在差异,若采用 “一刀切” 的治理方式,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只有针对每条链接进行深入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理策略,才能确保治理工作的精准性与高效性,真正解决品牌的低价困扰,这也是衡量第三方控价服务商是否合格的核心标准之一。
品牌筛选:聚焦核心能力,选择优质合作伙伴,随着第三方控价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品牌在选择服务商时的可选项越来越多,但市场上服务商的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挑选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优质合作伙伴,成为品牌面临的重要课题。事实上,只要品牌聚焦上述两大核心能力 ——“全场景、到手价” 的监测技术,以及 “多样化、定制化” 的治理手段,就能在众多服务商中找到合适的选择。
选对第三方控价服务商,是品牌后续控价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优秀的服务商不仅会被动响应品牌的需求,更会主动以 “全局思维” 为品牌解决控价难题,从市场整体价格趋势出发,制定长期的控价策略,帮助品牌建立稳定的价格体系。与这样的服务商合作,品牌能够将原本用于控价的大量时间与精力解放出来,投入到渠道拓展、产品研发、生意经营等核心业务中,实现品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品牌的长期发展注入动力。
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线上价格管控已成为品牌维护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第三方控价服务商唯有不断提升技术实力、丰富治理手段,以专业能力彰显自身价值,才能赢得品牌的信任,在行业中站稳脚跟;而品牌也需精准把握筛选标准,与优质服务商携手,共同构建健康、有序的市场价格环境,实现品牌与服务商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