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打到现在,第一批牺牲国诞生,欧盟27国将解散,女王宝座不稳
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三年多,到现在还没个头。前线虽然没那么热闹了,但真正被打崩的,可能不是乌克兰,也不是俄罗斯,而是整个欧盟。
现在回头看,这场冲突的第一个“牺牲品”,就是欧盟27个国家。
表面上是为了“正义”“民主”去制裁俄罗斯,实际上自己把自己坑惨了。能源断了、物价飙了、工业跑路了,结果制裁了三年,俄罗斯没倒,倒是欧盟快撑不住了。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场跟着美国走、自己却没打算好后果的赌局。欧盟押错了注,结果赔得底裤都快没了。
最惨的还不是经济,是整个联盟快散架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现在位置都坐不稳,逼宫的、喊她下台的,越来越多。她曾经被吹成“欧洲的铁娘子”,现在连台阶都找不到下。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最近一次欧盟的线上会议上直接开炮,说欧盟27国已经成了战争的“牺牲国”。他的原话也毫不客气,说欧盟那些官僚“像惊慌失措的鸡一样乱窜”,满脑子都是债务、移民、街头暴力,两个解决方案都拿不出来。
欧尔班这话虽然刺耳,但基本上是实话。
欧盟内部早就乱成一锅粥。三年时间,对俄罗斯搞了差不多20轮制裁,结果呢?能源价格飙得离谱,德国工厂外迁、法国债台高筑、意大利大罢工不断。欧洲民众的生活成本直接上了天,大家都在问:我们为啥要为乌克兰买单?
更离谱的是,很多欧盟国家嘴上制裁俄罗斯,背地里还在偷偷买俄油、俄气。匈牙利、法国都没停,这种“双标”操作,已经让欧盟的公信力碎成渣。
更别提冯德莱恩搞的那套“绿色转型”。听起来高大上,实际效果就是让能源价格继续飞涨,欧洲工业快喘不过气。德国的制造业已经开始往外搬,谁顶得住这成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看不下去了,9月的时候发了份报告,直接说欧洲经济可能快要“停滞”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硬数据的警告。
可欧盟高层还在装死。他们不愿意承认制裁失败,因为一旦认了,就等于打自己脸。所以只能一边继续制裁,一边眼睁睁看着经济下滑。
民众当然不答应。法国、意大利、德国几乎每个月都有抗议,什么都抗:抗能源价格、抗援乌政策、抗移民政策。说到底大家就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要因为乌克兰变这么差?”
在这种气氛下,欧尔班那套“重组欧盟”的说法开始有人信了。他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拿出了具体方案——停止援乌,结束战争,换掉自由派,换成民族主义派,推“欧洲优先”。
虽然这些话听起来像是极右翼的调调,但现在看起来,比现在这帮人搞的“绿色+制裁”那一套更靠谱。至少欧尔班说出了问题在哪,也没继续忽悠大家。
而冯德莱恩这边,已经是“女王宝座不稳”。今年4月开始,欧盟内部就有人公开喊她下台。欧洲媒体也曝了不少料,说她已经成了“有毒资产”,只要她不走,欧盟的信任度就回不来。
她搞的对美贸易协议被骂得挺惨,绿色政策搞得民生崩溃,外交上也就是美国说什么她就点头。说实话,欧洲现在的困局,她得负一半责任。
欧盟自己也知道问题大了:内部没统筹财政政策,只有统一货币政策,一旦出事大家就互相扯后腿。欧元区不是没可能解体,只是没人敢第一个说破。
欧尔班的那句“欧盟维持不下去了”,已经不是危言耸听。
他还公开喊话,说现在必须“彻底重组”,把自由派那一套换掉,给民族力量上台机会。不让欧盟不但救不了乌克兰,连自己都保不住。
讽刺的是,当初欧盟搞统一,是为了“更强大”。现在看,反而是统一变成了包袱。
冯德莱恩还在幻想连任,但她的支持率早就崩了。欧洲老百姓不信她,欧盟内部也没人愿意再为她兜底。现在的她,只剩下“象征意义”,但这个象征已经成了负担。
如果欧盟继续这个路线走下去,解体不是“有没有可能”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
更关键的是,这场危机已经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整个欧洲价值观的崩塌。从自由派主导到右翼回潮,这不是一场政坛换班,而是一次彻底的方向变轨。
最后,默克尔当年说的那句老话现在听来格外刺耳:“欧盟不会被敌人打垮,只会被自己拖垮。”现在看,她说得可真不假。
布鲁塞尔现在的样子,哪还有当年那种掌控全局的气场?更像是一群已经被拖累太久的人,在一张快塌的桌子上互相推搡,看谁先倒下。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