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度转变,煽动基辅攻击俄国,公开两张“羞辱”普京的照片
2025年8月21日,特朗普又一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这次,他不再是那个“和平使者”的形象,而是在社交媒体上突然发声,呼吁乌克兰挺进攻击俄罗斯本土,还配上了两张“耐人寻味”的老照片。
照片中,特朗普指向普京胸口的手势被拿来和冷战时期尼克松指向赫鲁晓夫的画面对比,并列发出来。这可不是随意洗个澡自拍那么简单,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视觉政治”,明显想在普京面前表现出“我说了算”的硬气气势。可话说回来,这招真管用么?还是说,特朗普又在搞一场看似热闹实际上虚张声势的心理战?
从“调解人”变“指挥官”:特朗普为何突然转向?
几个月前,特朗普还扮演着个“全天候调解,搞定战争”的调解人角色,现在却变成了个在后方高喊“冲过去打”的指挥官。这一转变其实也没啥稀奇的,更多是那些积攒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出来了。
早在7月份,普特会在阿拉斯加上演时,普京提出了四个停火条件:让乌军退出顿巴斯地区、不加入北约、承认现有的战线以及结束对俄的制裁。乌克兰根本没理会,谈判直接就泡汤了。特朗普当时原本希望这次峰会能帮他搞个“外交亮剑”,结果不但没成功,还被批得“对俄太软”,共和党里对他的不满也越来越大喽。
不过,仅仅一个月的功夫,特朗普的态度就来了个大转弯:从一开始拒绝给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援助,变成公开支持乌克兰“向俄罗斯本土发起进攻”,还比喻说——乌克兰只会防守不攻,就像一直不敢进攻的球队,“永远打不赢比赛”。这话听着像是在给乌克兰打气,实际上却是在悄悄把美国的军事立场从“纯粹防守援助”转向“进攻授权”了。
挺耐人寻味的,特朗普还在推文里直言俄罗斯是“侵略国”,这是头一回这么明白地说出来。用这样的词在外交圈里可是重量十足,可以说是在国际舞台上画下一道明显的红线。尤其是在美俄关系本来就挺紧绷的情况下,这番表态显然不是随便说说,而是事先准备好了的。
“羞辱”普京的照片背后,是一场高调的心理战
要是单靠言语挑衅还嫌不够引起大麻烦,特朗普发那两张照片就真不是闹着玩的事了。
第一张照片是在7月阿拉斯加“普特会”上的画面,特朗普手指指着普京的胸口,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第二张则是1959年“厨房辩论”中的经典场面,尼克松也用相似的手势指向赫鲁晓夫。这两张照片放在一起,怎么看都不像是偶然安排,倒更像特朗普在用“冷战时期的经典动作”来表达:他正在试图用形象,重新塑造自己在美俄关系里的角色。
这图不仅是给普京看的,实际上也是要给美国选民和党内的一些反对派传递个信息。最近,特朗普在共和党内部被指责“对俄态度模糊不清”,尤其是在“普特会”不愉快结束以后,他那“强硬人士”的形象开始受到质疑。这会儿放出这两张照片,明显是在告诉大家:我可不是软柿子,我还在隐藏底牌,正准备发力。
俄方可不会吃这套,俄外长拉夫罗夫第一时间就警告过:如果支持乌克兰袭击俄本土,那就是美国直接参战,这可是划定的底线,谁敢动谁负责。同时,俄军也在苏梅地区开始调集大量兵力,准备设立个十公里的缓冲区,摆出一副“你要是敢动,我就还手”的架势。
乌克兰这边,泽连斯基立马“接球”,在8月21日的视频讲话里说:“得给俄罗斯施点压力,乌克兰得有点进攻的本事。”紧接着,乌克兰议会赶紧决定再延长90天的战时状态,还宣布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理由是“为了对付俄军的技术优势”。
一方面,美国表态支持,另一边乌克兰不断加大准备迎战,说要搞事情,俄罗斯也狠狠划出底线,这场“照片外交”带来的反作用力就这么慢慢浮出了水面。
多边反应复杂,特朗普算盘打得响,买单却是别人
特朗普这次的操作,乍一看挺拍着胸脯挺硬,实际上暗藏了一套“低成本干预”的玩法——嘴巴上硬朗,但钱包未必会掏。他的目标是,既能在国内显示“强有力的领导”,又不需要大量动用美军资源,这样就能保持“美国优先”的竞选承诺。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突然说要帮乌克兰搞远程武器系统,可与此同时又死活不碰俄罗斯的能源部分。他们得维护自己的能源命脉,又不得不配合美国的军事转向,这种左右为难的“夹缝操作”表明,欧洲对特朗普这次的态度,既有所戒备,也只能无奈地跟着走。
北约里的其他国家啊,也被动卷进去,像那些分摊“爱国者”导弹费用的成员国们,经济压力明显增大。而美国呢,就趁着中东局势稍微平静下来,把原本部署在那边的“爱国者”系统掉转方向,用在乌克兰上,实现了“资源再利用”。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没有代价的。梅德韦杰夫已经喊话,要是真乌克兰敢攻击俄罗斯本土,那就不算“小打小闹”,而是“世界大战”的前奏。虽然听着像老调重弹,但在现在这个胶着的局面里,这样的“警告”反倒让人特别在意。
更紧要的是,特朗普那“不确定”的因素已经变成这盘棋里最大的变数。本来他说不供应远程导弹,结果转眼又煽动攻打俄罗斯本土。俄方觉得他可能只是“情绪上头”,乌方也担心这只是一场短暂的政治闹剧,并非真的会落实成什么战略决策。这种摇摆不定的作风,让局势变得更加云里雾里。
结语
特朗普这次变脸,不单纯是政策上的转变,更像是一出“外交真人秀”。他动用语言激烈挑衅,还用照片制造压力,想在各种压力之下重新掌握主动权。但问题在于,这套靠“表演逻辑”撑场子的策略,可能会让实际冲突的隐患变得更大。
照片可以摆弄,话可以反复说,但战争不是那么回事。特朗普玩这套“攻心战”,要是掌握不好,惹得不好还可能把心理战变成实打实的冲突导火索。乌克兰真正需要的,是明确的 backing,不能只听一句“打过去”的空话。俄罗斯划的红线,也不是随便画个圈吓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