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敢捋特朗普虎须?一句话惹恼特朗普,当场被怼到脸色铁青
白宫东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当特朗普与欧洲领导人正讨论俄乌局势时,他突然起身宣布要与普京通话,这一去便是四十分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脸色铁青,拽着北约秘书长吕特愤然离场,留下白宫精心准备的午餐原封未动——刀叉整齐排列在洁白的餐巾上,宛如被遗弃的外交道具,无声诉说着欧洲此刻的尴尬与无奈。
这场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多边会谈,本是欧盟高层为泽连斯基助阵的“豪华阵容”。然而,当会谈需要更换场地时,特朗普的突然离席却让欧洲的尊严碎了一地。芬兰总统斯图布强作镇定,声称这是“协调好的安排”,但冯德莱恩那铁青的脸色早已暴露了一切。
会场的座次早已预示了结局。泽连斯基作为主角占据了特朗普身边的位置,马克龙代表欧洲大国勉强守住核心圈,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凭借右翼身份与特朗普的私交跻身近侧。而冯德莱恩,这位欧盟的掌门人,却被“安排”在特朗普对面最边缘的位置,合影时更是被挤到镜头最右侧,稍不留神就会消失在画面之外。
这种边缘化的背后,是赤裸的实力政治。冯德莱恩提出“欧盟应主导对乌长期重建,计划投入750亿欧元”,特朗普当场打断:“你们去年承诺的500亿到现在才到账180亿,还好意思说主导?”更尴尬的是,当她试图引入俄乌冲突中儿童保护议题时,特朗普直接呛声:“我们来这里是为了不同的目的。”
特朗普特意提及“美欧不久前达成了历史上最大的贸易协议”,绝非偶然。就在一个月前,冯德莱恩在特朗普私人高尔夫球场上签下了一份“城下之盟”。欧盟接受美国15%的进口关税,这是此前平均税率的三倍,还承诺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及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这份被法国总理称为“欧洲黑暗一天”的协议,谈判过程堪称欧盟的步步退让——最初谈成的10%关税被特朗普随手推翻,威胁要加征30%关税迫使欧盟就范。
协议文本更暴露了美欧博弈的残酷现实。欧盟文件中“预计采购”“企业表示有意”等模糊表述,被白宫通告直接篡改为“欧盟承诺”;钢铝关税是维持50%还是削减,双方声明自相矛盾。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协议,不过是特朗普“极限施压”的注脚。
俄乌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此次会谈中彻底公开化。欧盟坚持“先停火再谈判”,特朗普当场反驳“和谈不用等停火”;欧洲期待美国承担领导责任,特朗普却直言安全保障“大头得欧洲扛”;欧盟主张多边框架协调,特朗普却径直与普京单线联系——他相信乌克兰问题的关键只在美俄之间。
更令欧洲心寒的是,美乌秘密达成价值1500亿美元的武器协议,囊中羞涩的乌克兰承诺“由欧洲出资”。当欧盟对俄制裁效果受到质疑时,特朗普却忙着将账单转嫁给欧洲纳税人。
冯德莱恩的离席,与其说是冲动,不如说是绝望的政治表态。这位拥有德美双重国籍的欧盟掌门人,此前深陷“辉瑞门”贪腐丑闻时,据传是美国出手“协调”平息。欧洲舆论早已质疑:她是否在用欧盟利益偿还个人政治债务?
白宫午餐桌上那份未动用的餐点,成了欧洲地缘政治地位最苦涩的隐喻。冯德莱恩的离场或许是她任期内最强硬的姿态,但残酷的现实是:下一次,她可能连上桌的资格都被剥夺。而那张空置的餐桌旁,普京曾经的预言正在回响:“欧洲精英将站在特朗普脚下轻摇尾巴。”欧洲,该何去何从?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它能否找回自己的尊严与地位?这或许是每一个欧洲人都需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