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杨瀚森的那位光头男士
那个改变波特兰的光头男人
6月26日的NBA选秀夜,波特兰开拓者队在第16顺位摘下中国中锋杨瀚森时,整个篮球圈都愣住了——没人想到他们会这么早出手。
更让人意外的是,仅仅4天后,开拓者直接裁掉了年薪3400万美元的状元中锋德安德烈·艾顿。
而3天后,洛杉矶湖人迅速签下这位被放弃的大个子,仿佛一切早有默契。
这波操作,堪称NBA版的“棋局翻盘”。
但真正让人好奇的是——谁在背后推动这一切?
答案藏在开拓者总经理办公室的光头男人身上:乔·克罗宁。
从实习生到掌舵人
2006年,36岁的克罗宁刚拿到丹佛大学硕士学位,怀揣篮球梦却毫无职业背景。
幸运的是,开拓者管理层给了他一个实习机会。
当时的总经理助理汤姆·佩恩回忆道:“他没有任何法律背景,但比谁都拼命。”克罗宁每天钻研NBA劳资协议,一年后,他就能随口报出400多名球员的合同细节。
2010年,他成了开拓者的“工资帽专家”。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他随机列出三名球员——扎克·兰多夫、迈克·米勒、布伦丹·海伍德——精准说出每个人的合同年限、薪资和选项条款。
这种近乎“人形数据库”的能力,让他逐渐成为管理层核心。
2012年,开拓者手握第6和第11顺位选秀权,克罗宁参与决策,最终选中达米安·利拉德和梅耶斯·伦纳德。
一年后,球队围绕利拉德打造出连续8年季后赛的阵容。
这段经历,让克罗宁在管理层站稳脚跟。
临危受命,重建开拓者
2021年12月,开拓者突然解雇总经理内尔·奥尔西,随后直接提拔克罗宁,连公开面试都省了。
这一决定引发争议,有经纪人抱怨:“连竞争机会都不给,太业余了!”但开拓者董事会心里有数——他们观察克罗宁16年,比任何面试都靠谱。
上任后,克罗宁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是主教练人选。
当时利拉德希望争冠,但球队却选了菜鸟教练昌西·比卢普斯。
外界质疑声四起,却不知这背后藏着一段27年前的缘分——1994年科罗拉多高中篮球决赛,17岁的克罗宁正是比卢普斯的对手。
多年后,比卢普斯在面试时第一句话就是:“乔·克罗宁在吗?”
硬刚利拉德,重塑球队文化
2023年夏天,利拉德申请交易,点名要去热火。
克罗宁却拒绝妥协,哪怕舆论炮轰“开拓者不近人情”。
他公开放话:“我们不会仓促交易,只做对球队最有利的事。”最终,他换来艾顿、朱·霍勒迪、卡马拉和三个首轮签,既没贱卖巨星,也没透支未来。
《俄勒冈人报》记者比尔·奥拉姆评价:“克罗宁做了一笔让所有人受益的交易,包括利拉德。”而开拓者球迷站博主戴夫·德卡尔德则认为,克罗宁最大的成就是让球队找回了“自主权”——小市场球队往往在巨星博弈中吃亏,但这次,波特兰说了算。
争议与未来
如今,克罗宁的每一步操作仍充满争议:交易安芬尼·西蒙斯对吗?
跳选杨瀚森冒险吗?
裁掉艾顿是妙招还是昏招?
答案或许要等几年后才能揭晓。
但回顾历史,开拓者曾在2012年用6号签选大龄新秀利拉德,2013年第10顺位挑中CJ·麦科勒姆——当时也没人看好,后来却成就了“撕裂之城”的黄金时代。
克罗宁的光头下,藏着的或许正是这种“敢赌”的基因。
毕竟在NBA,有时候最疯狂的决定,反而能改写一支球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