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瑚节奏失控,鸣潮营销翻车,抄袭原神埋祸根
【鸣潮营销策略的困境:从釉瑚事件看游戏运营的路径依赖】
游戏角色的获取方式引发玩家争议,釉瑚这个四星角色在1.3版本上线时引发的争议,暴露出鸣潮运营团队在营销策略上的深层问题。
事情要从1.2版本说起,当时内鬼爆料釉瑚将作为新四星登场,玩家们都在猜测她的获取方式。
1.3版本上线后,守岸人卡池并未出现釉瑚,这直接导致部分玩家发起抗议。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抗议的玩家群体中,有不少是从其他游戏转来的老玩家。
这些玩家对角色获取机制特别敏感,因为他们经历过类似游戏的运营套路。
游戏运营团队在设计角色获取机制时,明显参考了其他成功作品的模式。
从地图探索奖励到解谜玩法,都能看到借鉴的痕迹。
虽然在地图奖励方面做了优化,但这种简单照搬的做法在角色获取机制上栽了跟头。
被借鉴的游戏其实也在不断调整策略。
从2024年开始,该作品就悄悄改变了四星角色的投放方式。
新四星不仅会出现在新角色卡池,还会通过活动赠送,这种改变获得了玩家好评。
数据显示,2024年1月到2025年6月期间,该游戏共推出8个新四星角色,其中5个通过活动赠送过。
四星角色的商业价值主要来自命座系统。
有些游戏选择通过赠送角色本体来提升玩家体验,再通过命座获取收益。
而鸣潮延续了早期的商业策略,更倾向于让玩家直接抽取四星角色本体。
釉瑚的设计也存在问题。
这个角色缺乏独特的战斗机制,玩家抽取更多是为了收集。
四星角色的抽取概率本就难以把控,加上不确定的上线时间,自然引发不满。
有玩家反映,在其他游戏中曾出现抽到二命五星角色,却凑不齐配套四星命座的情况。
不同游戏的战斗系统差异也影响了角色价值。
某款游戏需要多个角色配合打元素反应,四星角色可以填补阵容空缺。
而鸣潮的延奏机制让每个角色都自带辅助功能,四星角色的不可替代性降低。
随着版本更新,鸣潮的四星角色储备不足问题开始显现。
2.0版本时,部分玩家因为抽卡计划变更,发现阵容搭配出现断层。
主角虽然强度足够,但无法完全替代特定四星角色的功能。
四星角色本应是玩家抽卡失败后的缓冲。
当玩家抽取五星角色落空时,同期卡池如果有实用的四星角色,也能缓解失望情绪。
弗洛洛的设计值得肯定。
这个角色采用后台协同机制,降低了输出压力,让没抽到特定五星的玩家也能有不错体验。
数据显示,某些四星角色在特定阵容中的表现,甚至优于低命五星角色。
游戏公司应该思考如何让四星角色更吸引人。
除了提升强度,还可以通过活动赠送、商店兑换等方式增加获取渠道。
釉瑚加入商店兑换是个好的开始,但还需要更系统的规划。
作为后来者,鸣潮可以参考其他游戏五年的运营经验,但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调整。
商业成功不是简单复制就能实现的,需要建立适合自己游戏生态的运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