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变了主意,拟在协议里加上两条,不准中国买俄伊石油?
简单说,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2025年7月21日的CNBC采访里放话,说下轮中美谈判可能得聊聊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买石油的事儿。他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希望在贸易协议里加点条款,限制中国继续大批量进口这些受制裁的石油。这两条新要求基本就是不准中国买俄油和伊朗油,表面上看是贸易谈判的一部分,实际上牵扯到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的深水区。贝森特的话不是空穴来风,美国政府早就盯着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动作了。
先捋捋背景吧。中美贸易战从特朗普上台后就没消停过,今年4月和5月闹得最凶,双方互加关税加到三位数水平,简直是针尖对麦芒。到了5月中旬,在日内瓦谈判后,双方同意暂停大部分高关税90天,继续谈。6月底在伦敦又聊了一次,算是稳住了局面。现在关税水平降到较低点,但8月12日就是截止日期了,要是谈不好,又得面临新一轮升级。贝森特在采访里强调,美国不急着签协议,更在意协议的质量,而不是赶时间。他觉得贸易现在处于好状态,可以扩展话题了。这话听着像是在说,美国觉得占了上风,得寸进尺了。
具体到石油问题,美国的逻辑是这样的。中国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进口国,占伊朗出口的90%以上,还是俄罗斯石油的第二大买家,占俄罗斯原油出口的47%。这些石油很多都受美国单边制裁,美国认为这些交易帮了伊朗和俄罗斯的忙,让他们有钱搞事儿,比如伊朗支持中东不稳定,俄罗斯继续乌克兰冲突。贝森特直接点名,说中国不幸成了这些受制裁石油的大买家,所以得谈谈。他还暗示,如果中国不让步,美国可能实施二次关税,对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高达100%的关税,甚至特朗普之前威胁过200%。这不是吓唬人,美国本月初就制裁了几个进口伊朗石油的实体,其中涉及中国公司。
从美国角度看,这招挺狠的。特朗普政府一直用关税当武器,现在想把能源贸易拉进谈判桌,目的是孤立俄罗斯和伊朗。贝森特还呼吁欧洲跟进,如果美国加二次关税,欧洲也该效仿。但现实是,欧洲内部意见不一,德国和法国明确拒绝,因为他们自己还从印度转口买俄罗斯精炼油,占欧盟进口的12%。要是全跟进,欧洲能源通胀得飙到9%以上,工业经济扛不住。英国倒是回应了,但整体看,美国的盟友不全买账。日本和韩国也保持沉默,可能在观望。
中国这边呢,反应挺快的。7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表态了,说石油进口是主权事务,不容第三方干涉,对伊朗制裁是非法的单边行为,没联合国授权,中国没义务配合。北京一直强调,能源贸易是正常商业行为,不该受政治干扰。中国能源需求巨大,俄罗斯油比中东油便宜8美元一桶,伊朗油也用人民币或黄金结算,避开了美元体系。这两年,中国加速和伊朗签25年石油协议,还建了中俄能源联盟,基本不鸟美国的制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占总进口22%,从伊朗进口占10%左右,这些油直接支撑了中国的炼油业和制造业。
这事儿要深挖,还得看全球能源格局。中国买这些油,不是故意跟美国对着干,而是现实需要。中国是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每天进口超过1100万桶,俄罗斯和伊朗加起来占了三分之一。要是突然停买,得从哪里补?中东油更贵,美国油又得用美元结算,还得看特朗普的心情。贝森特在采访里还提了另一个点,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30%,不能再大了,得缩减,转向消费经济。这话听着像是在教训人,但中国经济转型是自家事儿,不会听美国的指挥。贝森特觉得中国过剩产能是问题,但中国反过来可以说,美国的关税壁垒才是不公平。
谈判下步怎么走?贝森特7月22日在福克斯商业频道说,下周一和周二会和中方官员见面,这是第三轮高层谈判,地点可能是斯德哥尔摩。焦点是延长8月12日的关税截止日期,但石油问题肯定会上桌。美国团队会推石油条款,中方估计会拒绝,转聊芯片出口和稀土材料。中国最近开放了对美国永磁稀土出口,作为善意,但石油是红线,不会让步。谈判可能拖几个月,美国会继续施压,比如取消部分软件出口限制当交换,但中国会守住底线,坚持能源进口自主。
全球影响呢?这事儿不光中美俩家的事儿。油价已经开始波动了,7月21日布伦特原油涨了1.5%,因为市场担心供应中断。中国要是减买俄伊油,俄罗斯和伊朗经济得遭重创,俄罗斯能源收入占预算60%,伊朗靠油出口养活预算的50%。但中国不会轻易让步,反而可能加强和俄伊的联盟,用人民币结算绕过美元霸权。这会加速全球去美元化,更多国家像印度那样,从俄罗斯买油转手卖给欧洲。制裁效果本来就有限,美国从2018年制裁伊朗开始,就没完全堵住出口,伊朗现在日出口150万桶,大部分去中国。
再想想历史,美国用制裁当工具不是头回了。2018年特朗普重启对伊朗制裁,中国照买不误。2022年俄乌冲突后,美国禁俄罗斯油,但中国进口量翻倍。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达1.1亿吨,比2021年增长25%。美国想通过贸易协议加条款,基本是想借经济杠杆撬动地缘政治,但中国有底气,因为它有全球最大市场和制造业链条。美国国内呢,关税战也伤自己,高关税推高通胀,消费者买单。贝森特辩护说,股市下跌和衰退担忧是夸大,但事实是,今年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到1.8%,部分因贸易不确定性。
贝森特这个人也值得说说。他是华尔街老手,之前在索罗斯基金干过,擅长全球宏观投资。2024年帮特朗普竞选募捐,2025年1月当上财长,是首位公开同性恋的财长。他主张关税,警告报复风险,但支持贸易伙伴让步孤立中国。在任期内,他推动美国主权财富基金,还和马斯克团队合作优化财政系统。但在石油问题上,他的话反映了特朗普政府的谈判艺术,大棒加胡萝卜。先给点甜头,像开放英伟达芯片出口,然后突然加要求,试图乱中国阵脚。
中国策略呢?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原则。外交部重申,合作意愿有,但底线不动摇。中国可能用卖美债反击,今年已连续三月减持,美债持有降到7500亿美元低点,引发英国日本跟进,美债收益率升到4.5%。同时,加速能源独立,建更多中俄管道,和伊朗长约。中国还分化美欧联盟,德国工业衰退,二季度环比负1.2%,急需中国市场。欧盟委员会主席计划8月访华谈贸易,估计会避开石油敏感话题。
长远看,这事儿可能冻结俄乌冲突。俄乌经济都快扛不住,俄罗斯军工占GDP35%,乌克兰预算90%靠外援。双方谈不拢,乌克兰要先撤军再谈,俄罗斯要先认主权再停火。美中谈判如果把石油拉进来,等于把乌克兰问题国际化,但中国不会轻易卷入。美国想建反俄油联盟,但全球南方国家不买账,中国邀请普京莫迪9月阅兵,就是在建反制裁共识。
油市风险呢?如果美国真加二次关税,全球商品价得涨,核心PCE反弹到3%。金价会双驱动,避险加抗通胀。现在得警惕8月1日关税最终期限和俄乌50天倒计时。建议事件驱动交易,关注7月底中美第三轮谈和7月24-25日俄乌伊斯坦布尔会晤。
总的来说,美国这招是想一石多鸟,压中国、打俄伊、稳盟友。但中国有牌,能源红线不会碰。谈判会拖,石油条款难进协议,中美关系缓和中带张力。贝森特继续干财长,没因这事儿下台,还推其他政策,像和菲律宾签19%关税协议。全球看,这事儿提醒大家,贸易从来不单纯,背后是权力博弈。普通人呢,得注意油价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别被大国游戏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