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双航母会师帝汶海,19国联军高调“秀肌肉”!“护身军刀2025”军演提前上演,它不是一场常规训练,更像是一部针对“未来”对手的战争剧本。美军的真实意图,直指中国即将服役的“福建舰”航母战斗群,一场关于海上霸权归属的战略预演,已然拉开序幕!

2024年7月18日,名为“护身军刀2025”的联合军事演习正式拉开帷幕。帝汶海的中心区域,美军航母与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展开了F-35舰载机的联合起降演练。

此次演习规模空前,来自19个国家的军事力量齐聚一堂。表面上看,这是一次传统意义上的实力展示,意在维护印太地区的稳定与秩序。

然而,深入探究其背景动机,不难发现,这场“秀肌肉”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与不安情绪。它的假想敌,指向了一个尚未完全形成战斗力的“未来”对手。

这支声势浩大的多国联军,其瞄准镜所对焦的,正是即将服役的中国海军“福建舰”航母战斗群。为何要用如此庞大的现实力量,去预演一场与“未来”的战争?

美军上个月在关岛附近,目睹了中国海军成功进行双航母演练,舰载机起降上千架次。这被视为直接动摇了其在东亚地区长期以来所建立的军事根基。

此次“护身军刀”演习,正是对这种“根基被撼动”焦虑的回应。它不仅仅是一次常规训练,更是一场针对未来潜在危机的深度战略彩排。

在帝汶海的演练中,“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出现,无疑是美军力图营造强大联盟声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艘英国皇家海军的旗舰,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战力。

“威尔士亲王”号属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排水量约6万吨级。它搭载的是F-35B垂直/短距起降舰载机,而非更具作战效能的弹射型F-35C。

这种设计,使得其舰载机无法满载燃油和弹药起飞,大幅限制了作战半径与打击能力。相比之下,美国航母普遍采用弹射起飞,舰载机能发挥更强的性能。

英国航母在宣传中,刻意通过拍摄角度营造出与美方航母对等的强大印象。但实际情况是,其技术路线决定了它独立作战能力的严重不足,对美军体系的依赖性极强。

更关键的是,“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缺乏固定翼预警机。这使得它在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上存在严重缺陷,如同“盲人摸象”,无法有效提供远程预警和指挥。

美军选择与其联演,与其说是强强联合,不如说是政治表态和联盟凝聚力的象征。英国方面自负经费前来,也希望能分润未来可能的地缘政治利益。

如果说英国航母的参与是“充场面”,那么“护身军刀”真正的焦虑源,则是中国“福建舰”将带来的颠覆性变革。这艘8万吨级的航母,已完成第8次海试。

预计到今年年底,“福建舰”就将正式服役,而到2027年,它将形成初步战斗力。这一时间点,与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格林克维奇警告的“2027年可能面临与中俄两场战争”不谋而合。

“福建舰”最核心的升级,在于它配备了电磁弹射系统。这项技术,彻底改变了舰载机的起降效率和载荷能力,使其能够满载起飞,大大提升了作战半径和打击威力。

搭载的舰载机更是值得关注。“歼-35”隐身战机将提供强大的制空权,配合“歼-15T”重型舰载机,构成多层次的空中打击力量。

而“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的上舰,更是质的飞跃。它能提供数百公里甚至更远的远程空情视野,如同为航母战斗群安装了一双“千里眼”,实现体系作战的倍增效应。

这套“电磁弹射+隐身战机+固定翼预警机”的组合,将使“福建舰”战斗群的作战能力,对标甚至超越西方大部分航母。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已展示其远程打击能力。例如,055型驱逐舰曾绕行澳大利亚,展示其远洋部署能力和潜在的威慑范围。

这些055大驱,以及部分052D驱逐舰,搭载的“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这种“航母杀手”能以极高速度突防,让现有反导系统难以拦截。

“福建舰”战斗群一旦形成,将是集“远程预警、隐身突防、高超拒止”于一体的完整作战体系。这套体系,足以在中国近海,对美国核动力航母构成体系性挑战,甚至使其需要“退避三舍”。

“护身军刀2025”演习的地点选择,也精准印证了其“预演”的本质。帝汶海、珊瑚海、所罗门海等广阔区域,都是二战时期美日海军的决战之地。

这些区域,也恰好是中国海军未来可能前出的方向,尤其是055大驱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抵达这些敏感海域的能力。演习的地理范围,与潜在的冲突区域高度重合。

这并非偶然。美军拉拢19国参与,与其说是威慑中国,不如说是为自身壮胆。面对“福建舰”所代表的体系化威胁,美军深知,单独应对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格林克维奇将军的“2027年战争风险”预警,并非空穴来风。这个时间点,正是“福建舰”初步形成战斗力的关键期,也是中国海军真正具备远洋体系对抗能力的开始。

从这个角度看,此次军演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剧本”。它试图在未来真正的大洋对抗发生之前,通过多方联演,磨合战术,检验预案,也评估盟友的可用性。

中国海军此前在关岛附近的双航母演练,舰载机起降上千次,这无疑是美军将此次“护身军刀”提前至“2025”的直接诱因。它让美军提前感受到了压力。

美军在装备发展上,并非没有走过弯路。例如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耗费巨资却未能形成预期战斗力,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和时间。

而中国海军,在巨大外部压力下,立足自身军工体系,稳步发展出055、福建舰、鹰击-21等高端不对称战力。这种战略耐心和执行力,让美军倍感压力。

“护身军刀2025”军演,与其说是向世界展示美国及其盟友的强大实力,不如说是一次对未来困境的集体预演。它清晰地勾勒出美国海军面对中国崛起而生的“福建舰焦虑症”。

这场19国参与的“威慑秀”,本质上是一次战略性的“彩排”。它试图提前演练,如何在面对一个拥有电磁弹射航母、固定翼预警机和高超音速导弹的强大对手时,还能保持其海上霸权。

这场演习的规模,恰恰反衬出其未来对手的分量。当世界最强的海军需要集结如此庞大的联盟去“壮胆”时,“福建舰”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力已无需多言。

它标志着美国海军的战略重心,正从“全球巡航的实力宣示”转向“针对特定对手的防御预案”。对美国而言,这不再仅仅是“大国竞争”,而是真切的“体系对抗”预演。

或许,如同那句“055还是去得太少了”的民间戏谑,只有更多实力的展现,才能真正改变美军的战略预判。而“福建舰”的到来,无疑将加速这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