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对印反击战,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为何一致认定:中国不会开战?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62年,印度举兵进犯我国领土,当时的毛主席没想到,而就算我们在后世的视角也想不清楚,为什么弱小的印度胆敢犯我边境。
然而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国内和国外的看法其实也不一样,当时除了中国之外,美苏两国还有印度等诸多国家,都认为其实中国是打不过印度的。
明明新中国的军队已经在朝鲜战场击败美国联合国军证明自己了,全世界都凭此一战认清了中国解放军的实力,为什么在印度打中国的时候,他们会做出这种离谱的判断呢?
尼赫鲁的误判
在中印两国建国初期,因为同为近代被侵略压迫的国家,因此遗留了许多的历史问题,这些是西方殖民国家故意留给被殖民国家的“炸弹”,为的就是在去殖民化之后,能够搅乱当地局势,让曾经在此地有影响力的自己能够继续获得殖民时代的利益。
典型的就是印巴问题,巴以问题,还有非洲大陆上那些随手乱画,毫不考虑地理,文化因素的直线国境线,这些都让当地爆发的诸多的问题和冲突。
中印边境也是如此,本来毫无争议的中国领土,因英国追求利益,英国的麦克马洪画了一条伪造的国境线,让当时的英属殖民地印度能够蚕食更多的中国领土,为英国攫取利益,由此留下了这个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印度最开始并没有在这条线上做文章,当时的中印两国还是摆脱了殖民统治,打退了侵略者的,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朋友的身份,双方在多个领域都有合作,大家也心照不宣地不提这个事。
然而尼赫鲁在印度国内的统治却并非稳固,他的改革虽然有一定成效,但是总的来说是失败的,他所在的国大党属于一个左右互搏的政党,因此他既要保障改革,保证底层人民享有更好的生活,又要向强大的资产阶级势力妥协,不敢过于深入的改革,这就让尼赫鲁陷入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境地。
在处处掣肘的执政环境中,尼赫鲁的支持率不断下跌,而尼赫鲁为了挽回自己的支持率,选择了饮鸩止渴,那就是对外转移矛盾,以军事胜利换取人民支持,而他的目标,就是中国。
中印边境问题立刻被尼赫鲁端上台面做起了文章,他对国内宣称中国侵犯印度领土,博取了印度民族主义的支持,而另一边,中国和平外交的态度,也让尼赫鲁认为中国过于软弱,而另一方面,中国此时不仅和美国对立,还和苏联频繁发生冲突,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处于孤立无援的态势,因此才敢于发起军事行动。
美苏两国的误判
在印度的背后,是支持印度的赫鲁晓夫,彼时的中苏已经交恶,中国必须重兵把守极长的中苏边境,而苏联则是寻找到了新的盟友,中国的替代者,正好就是印度,在自己支援印度,同时北方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苏联认为中国是不敢冒着风险和印度开战的。
美国的看法就更加简单了,苏联,中国,印度,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都是一个阵营的国家,他们之间要是爆发大规模战争,自己这些资本主义国家肯定是坐山观虎斗,开心得不得了,再也没有比敌人们内部斗争更好的事了,因此美国也判断,哪怕是印度再怎么无理取闹,中国肯定也不会出兵的。
然而事实证明,美苏印三国都看走眼了,从1921年建党起,我党领导人的战略目光就一直是世界一流的,国共合作,长征,“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慢不得”,抗美援朝,无不体现了我国领导人对于国际局势和战略的眼光有多准。
而对于印度屡犯边境的行为,毛主席立刻做出指示,进行对印自卫反击战,锉削印度侵略者的锐气,而这一战,不到两个月,就打得印军丢盔弃甲,再次证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这一仗我们打痛了印度,打怕了苏联,打醒了美国,不仅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更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为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2、百度百科:尼赫鲁自传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